高一语文人教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窦娥冤 一语 文人 必修 教案
- 资源描述:
-
1、一、窦娥冤教案汪 凯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介绍元杂剧的体制。教学难点: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教法建议因为是中国古代戏曲,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因此建议: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尤其是杂剧知识,有助于理解剧情。2参看鉴赏提示、注释,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3在弄清字词,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反
2、复诵读。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二、知识介绍:介绍关汉卿: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大都(今北京市)人。关于他的籍贯,还有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
3、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五音六律,“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首,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单刀会等流传很广。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4、高明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清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锋塔。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15641616年)比较:英国戏剧之父,创作37部剧本(加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38部),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154首十四行诗。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5、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品有剧本有“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还有紫箫记牡丹亭等。诗集门棘邮草红泉逸草,诗文集玉茗堂全集。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
6、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俗称“大花
7、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洁郎(和尚)等。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1对白:人物对话;2独白:人物自叙;3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4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
8、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3.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宫-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承了南北曲的
9、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三、情节结构:全剧四折,开头有一楔子,由蔡婆婆介绍故事背景。第一折为故事开端,第二折为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束。四、布置作业: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情节。第二课时一、欣赏方法:阅读欣赏戏剧基本方法是首先抓主要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把握人物之间关系。其次分析品味人物语言(潜台词、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思想情感。最后要把握情节发展,理清故事结构。二、研究阅读1.通览楔子后,找学生复述楔子内容。讨论:楔子内容有何作用?明确:楔子是序幕。交代剧情起因:窦娥被父亲抵债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到第一折开场时,时
10、间已过去了十三年。这期间,窦娥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故,丈夫早逝,窦娥寡居。通过蔡婆婆之口间接介绍,既交代了故事的必要背景,又避免了情节的枝蔓拖沓。2.快速阅读第一折,找学生复述第一折故事内容。讨论:窦娥面对坎坷命运持什么思想观念?明确:相信天命。见【天下乐】3.细读第三折,找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思考: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参考: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即: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与桃杌太守为代表的官府冲突;与蔡婆婆的
11、冲突。矛盾冲突的第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4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阅读第三折后,明确: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
12、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5提问:在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第三折分成若干层次。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赴刑场指天斥地(控诉抗议)。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婆媳诀别诉冤屈(善良孝顺)。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三桩誓愿动天地(愤恨抗争)。三、布置作业:研习第三折的三个场面,并背诵【滚绣球】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