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素养检测: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检测十八阿房宫赋*六国论(50分钟,48分)一、基础达标(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川溶溶 溶溶:缓缓流动的样子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座或所 C.此言得之 得:得到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治理 【解析】选C。得:合适,正确。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赂者以赂者丧以赂秦之地,奉天下之谋臣 B.盘盘焉,囷囷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解析】选D。两个“也”字都是语气助词。A项,介词,因为/介词,拿、用。B项,形容词语尾,的样子/助词,表感叹语气。C项,代词,代疆土/结构助词,的。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骊山北构而西折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相同,和不同【解析】选C。这六个“而”都是连词,表示的关系分别如下: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转折
3、关系。4.下列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思厥先祖父至于颠覆智力孤危A. B.C. D.【解析】选D。钩心斗角:宫室建筑的精巧/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气候:指气氛(歌喉吐暖,舞袖生风,以致气氛冷暖不同)的意思/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经营:搜集保存/筹划、计划或组织。祖父:祖辈与父辈/父亲的父亲。智力:智谋和力量/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
4、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B.论是一种论文文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二曰政论,“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解析】选A。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6.任选两个小题,补写出其中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和
5、秦国灭亡的原因都是自己不修其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_!_,_;_,_。(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3)古人写文章喜欢引用前人的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引用古人云:“_,_,_,_。” 参考答案:(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分)译文:_(2)苟以天下之
6、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译文:_参考答案:(1)唉!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六国的)人民也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不放过,使用时却当作泥土沙石呢?(2)如果拿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二、阅读拓展(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燕将录杜牧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
7、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
8、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91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采访周博士手记|西师大 (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