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儒敏 语文课程 改革 看法
- 资源描述:
-
1、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师范教育现在重新受到重视,高师中文课程改革应当跟上,川师大召开这次会议,探讨汉语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很有意义。中文学科师范类课程如何改?我没有成熟的看法,但觉得还是要务实,不去搞根本性的颠覆。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师范教育受苏联影响比较大,那时师范很受重视,后来我们自己改来改去,有了许多经验,也有许多教训,现在那些不适应的地方凸现出来了,大家都觉得需要做些改革了。但如何改?作为一个课程体系是否要大动?恐怕要谨慎一些,哪些部分要调整,哪些可以承接下去,必须有分析。其实不光是高师的中文课程要改,其他高校的中文课程也在改革。几年前,北大中文系就开始重新调
2、整了本科的课程设置,现在新的课程方案已经出来,总的是减少史和概论,增设一些经典导读课,增加学生接触原典的机会,一些基本的书一定要通读,同时,要求各门课程都要结合写作训练。一个是读,一个是写,这个中文学科的底子,打好了,日后受用无穷。我看只要是学中文,无论是师范还是综合大学,共性比较多,那六七门基本必修课大致都一样的,这个不能放松。当然,师范可以多加一点自己的特色,比如同样讲文学史,不妨更加注重作家作品分析。川师大突出那些中学课上的名篇讲析,这是个好的经验。还有就是教学论、教材教法以及教育学之类课程,师范还是要上的,但我也不太主张过于强调立竿见影,即学即用。刚才有些中学校长要求毕业生马上就能进入
3、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培养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重要的还是打好语文底子。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起码要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还要能写,要有些“文气”。现在许多大学中文系的“文气”不足,师范的中文教育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至于中小学怎么教?那更多是实践中模仿、体会和创造,在大学不可能都解决了。大学阶段还是打好语文素养的底子。总之,我认为师范人才培养不必急功近利,打好底子才有发展潜力。这个问题我没有更多的意见。我想借此机会多说说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改的问题。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来自已经进入课改的省市,四川也将要进入课改了,大家对这方面可能有兴趣,我也想和诸位交换意见。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改,我主张四个字:“从长计议”。
4、对于课改,大家要支持,因为从长远来看,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全,而且从国家的未来着想,也必须要推进改革,不改是没有前途的。这方面已经有许多论述,新课标的出台试验就是为此目的。我想大家在改革问题上是有些共识的。课改碰到很多困难,只要大方向正确,我们不要否定课改,不要只当批评家,要给课改补台,多提建设性意见。这就是我说“从长计议”的一层意思。“从长计议”还有第二层意思,就是课改虽然推行,但又不能超之过急,不能搞颠覆式的革命,不能离开国情,也不能完全丢弃以往的经验和传统。现在课改碰到阻力非常大,可能就跟国情有关。现实情况是,对于课改,各方面人的态度是
5、不一样的。特别是家长,对课改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现在教育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孩子功课太重,考试的紧箍咒摆脱不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如果实施课改,家长普遍都会有担心的。这实际上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的不均衡,造成普遍的心理紧张,折射到教育方面来了。家长考虑的是孩子今后的出路问题,他们把这放到第一位,总是担心课改会耽误孩子考试。所以,这是很无奈的民意。我们的课改不能不面对这种巨大的民意。老师呢,也不可能脱离现实,他们要受各种要求的制约,在课改问题上也是非常犹疑的。现在的关键是高考与课改的关系还不明确,甚至还是两张皮。很多问题都由此发生。这个问题不解决,课改很难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