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怀念傅雷先生.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怀念 先生
- 资源描述:
-
1、怀念傅雷先生一傅雷先生出生那年,正赶上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这是巧合,也是宿命。大清朝气数将尽,不破不立,“新”气象万千,给人带来了希望,同时又注定了要遭遇乱世。过去一百来年,伴随着傅雷走过,不太平的岁月远比太平时日多。熟悉傅雷的人会告诉我们,他生性耿直倔强,容易愤怒,早在读中学之际,就因为言辞激烈被学校开除。他曾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而且还是带头人,以他的天性和少年经历,若成为一名职业的革命者并不会令人意外。中学即将结束时,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是不是唯一的一篇还有待考证,但是文学的魔力开始在他的血液里兴风作浪,意味着他终身必然只能与文字为伍。从此以后,傅雷的所做所为,更像一
2、个标准的文人,始终是有骨气的文弱书生。天下大乱,战火纷飞,血雨腥风,他没有投笔从戎,没有参与激烈的党派之争,而是有意无意地远离暴力和政治。大家都知道,傅雷曾在法国留学4年,出国时只有19岁,等到学成归国,在抵达上海的当天,正赶上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又是个国难当头的日子。6年以后,抗战爆发,和当时的很多爱国文化人一样,他曾举家去广西避难当义民,因为交通混乱,受阻于梧州达3个月之久,最后不得不返回上海。又过了两年,到1939年,傅雷历经艰险,又一次抵达内地,赴昆明国立艺专任教,差一点与闻一多先生成为同事。傅雷没在战时的大后方留下来,他与国立艺专的校长意见不合,犯起了牛脾气,又回到孤岛上海。
3、接下来,他以纯粹个人的形式进行着抗战,在孤岛期间,为了不与日本人照面,傅雷闭门不出,“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整日埋头翻译。对傅雷的生平进行简单梳理后不难发现,他一生中有两个阶段对翻译是出奇勤奋,成绩也极为惊人,第一个阶段是抗战期间,而第二个阶段,就是被打成右派以后。不幸有时候也能成为一种动力,面对牵涉整个民族命运的国难,以及个人事业遇到巨大不幸和挫折,傅雷都是选择用译笔来表达他的立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译”圣贤书。一个有品质的文人,在个人行为上究竟应该如何特立独行,在困难面前应该如何进行正确选择,他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也许正因为如此,最后那一幕完全可以避免的巨大悲剧的出现,
4、才会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非常痛心。当人格和尊严备受凌辱,傅雷的终极抉择,竟然是与心爱的妻子一起自杀。如此坚强的一个人,如此智慧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是这一关没能挺过来?这是一个仍然值得讨论的命题。二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没有了翻译家,世界文学将是一段十足的空白。没有翻译家,即使我们像伟大的歌德那样,信心百倍地宣布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但语言障碍的高山挡在面前,我们还是看不到山那边的无限风光。傅雷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学翻译上,他的第一本译作是夏洛外传,这是一个卓别林演绎出来的故事,是好莱坞的电影,经过法国人改写,再通过傅雷的翻译,变为一道精神菜肴端到中国人面前。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是否
5、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根据译者自述,傅雷希望它能为自己挣几个小钱,结局却是遭到好几家书店经理的拒绝,只能自费出版。傅雷的翻译最后受到大家欢迎不容置疑,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巴尔扎克真该好好感谢这位中国知音,正是因为有了傅雷的出色翻译,这位法国大作家的心血才货真价实地成为中国的畅销书,从书店的架子上走向千家万户。不止一个人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作品,然而傅雷的译本最为我们所熟悉,最容易被大家接受,是公认的品牌。当然,傅雷更应该感谢巴尔扎克,毕竟原创的意义更为重大,没有原创一切都将无从说起,傅雷的人生中如果没有了巴尔扎克,关于他的种种评价,就不得不重新撰写。吃翻译这碗饭看起来容易,其中的诀窍无奇不有,真正要
6、靠它养家糊口,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许多。20世纪的大多数年代,原著版权还是个十分可笑的概念,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压根儿没有。谁有本事都可以抢译,谁能占领市场谁就是老大。有太多的文化人涉足过翻译领域,在很多非常尴尬的历史时期,翻译文学作品要比写作更容易生存,来钱更快,更容易成为躲风避雨的码头。巴尔扎克的著作成了傅雷最好的憩息地,同样是在困难关头,很多人就没有他那样幸运。1949年以后,图书出版基本上被垄断,翻译苏联作品成为时髦,许多搞翻译的人不得不跟在老大哥后面亦步亦趋,比如也是翻译法国文学的李青崖先生要翻译莫泊桑,就必须小心翼翼地申明自己的选目是根据苏联的权威译本而定。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有点迫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