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眼睛只盯住别人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眼睛 盯住 别人 永远 看不到 自己
- 资源描述:
-
1、眼睛只盯住别人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和当时的文学家苏轼是同一时期的人,大苏轼五岁,却晚苏轼六年中进士。两人很有缘分,曾在“皇家图书馆”做过同事。1069年,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进行了激进的改革。沈括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是仅次于王安石的第二号人物。苏轼却与王安石意见相左,与“保守派”领袖司马光一起,组成著名的反对派。1071年,作为反对派代表的苏轼下放到了杭州担任通判一职。当时,苏轼已经在文学方面很出名了,连皇帝的祖母都很欣赏他。沈括以“中央督察”的身份到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虽然政见不同,苏轼还是
2、把沈括当老同事、老朋友来看待。年长的沈括表面上相当和善,“与轼论旧”,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遍。但沈括一回到京城,就立即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变法的诗句一一加以详细的“注释”,“发现”、“发明”这些诗句如何地居心叵测,反对“改革”,讽刺皇上,交给神宗皇帝。不久,苏轼因为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而入狱,险些丧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的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虽然沈括不是苏轼入狱的主谋,但他是始作俑者,正应了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名太高”,鹤立鸡群中的苏轼这一只“鹤”又不工于心计,自然引起一帮人酸溜溜地嫉妒。结果,苏轼在监狱中被关押130天后被下放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因为受到牵连以及诗案败露,出知宣州。也许是厌倦了官场上的争斗,1088年,沈括移居润州,远离官场的是是非非,将他以前购置的园地加以经营,名为“梦溪园”,在此隐居八年,写下了梦溪笔谈一书。沈括的前半生眼睛只盯住别人,找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刺,鸡蛋里挑骨头,迷失了自己,看似像一个十足的小人;晚年的他,心平气和,更多的是审视自己,终成梦溪笔谈,名垂青史。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只盯住别人,永远看不到自己;只有审视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挖掘出自己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