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必修二第二单元 6.孔雀东南飞.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必修二第二单元 6.孔雀东南飞 湖南省 新田县 第一 学人 教版高一 语文教案 必修 第二 单元 孔雀东南飞
- 资源描述:
-
1、教学目的: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3、学习本诗的赋、比、兴手法。4、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和实词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教学难点:1、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在摧残青年男女爱情上的罪恶。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汉乐府。2、读通课文,初步建立人物形象3、重点字词句的翻译、理解一、文学常识了解:
2、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叙事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直接借景借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该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歌主题。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3、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句,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二、初读课文。听录音,正音。再读课文文言知识积累1、归纳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2、归纳文中古今词的意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多谢、共事)3、归纳文中“相”“迎”(“谢”“见”)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三、完成导学教程预习自测部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梗概2、理清文章思路,初
4、步探究文章主旨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新课导入:欣赏陆游的钗头凤(见导学教程)压迫与抗争,一个贯穿数千年的爱情主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身上出现过,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里演绎过,在宝玉黛玉肩上仍承载着。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诞生?今天,我们将跟随一对五彩孔雀,走进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一探根源。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板书明确: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
5、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2、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问:这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生:刘兰芝、焦仲卿请大家阅读全诗,找出诗中有关刘兰芝、焦仲卿言行的语段,并揣摩人物的心理。(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学习诗歌不能离开“读”。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体察到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请
6、同学们读一读有关刘兰芝言行的语段,说说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学生朗读语段,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启发、引导、归纳)(一)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的句子。着重提示学生注意文中对仲卿“黄泉共为友”的决心的不同表达,注意不同表达出现的情景。明确:文中表达仲卿“黄泉共为友”的决心的地方共六处: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得知兰芝
7、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焦仲卿形象: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二、兰芝形象1、读“十三能织素”段这段写出了刘的聪明颖慧、刘的果敢刚强,这从“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可知道。读“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段,要求学生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明确:从兰芝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我们还可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
8、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问:本段可看出刘的什么?生讨论,回答: 可看出刘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她要求焦“久久莫相忘”,其实她首先不可能忘记这段情。生:可看出刘兰芝的痛苦之情、愤激之情。“人贱物亦鄙”就可看出。师: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就应这样从诗句中品出人物的内心。2、要求学生集体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 明确: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
9、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3、读“昔作女儿时”一段问: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体现了大家对人物的理解和思考,在这里表明兰芝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有理有节,举止得体。4、读“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
10、问:本段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对爱情的坚贞。5、读“理实如兄言”一段师: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 生:允婚问: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岂不破坏了兰芝的形象?师:美好的爱情,在封建家长制的威逼下凋零,为以后两人的殉情埋下伏笔。一个美丽的女子成为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兰芝这一人物形象?刘兰芝形象: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不慕荣华,不卑不亢,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与刘兰芝相比,有人认为焦仲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