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 2018 九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联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名句默写。(10分)(1)项庄舞剑, 。(2) ,宵眠抱玉鞍。(3)羌笛何须怨杨柳, 。(4) ,为伊消得人憔悴。(5)蒌蒿满地芦芽短, 。(6)而现在,乡愁是 ,我在这头, 。(7)关雎中以“ , ”形象深刻地表现了男主人公长夜难眠、连绵不断的忧思。(8)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答记者问时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 ”
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9月27日,世界旅游日,位于大丰区草堰镇的“梦幻迷宫”人声鼎沸、生意ng然。120多亩的植物迷宫区,由蜀桧柏、红叶石楠作为绿篱隔断,面积超过弛名中外的法国海纳安德尔的植物迷宫,该区域充分挖掘我区特色资源,选择糜鹿作为迷宫主题,既和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又成就了迷宫的不可复制性,让迷宫具有了生命的象征和活力。日前,梦幻迷宫联合“同程旅游”开启大丰乡村旅游新玩法,将为游客打造休闲、梦幻的欢乐旅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缥缈( ) 生意ng然(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3、; 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5年来,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无前。B.老师要我们趁年轻多吸收,等到人生体验多了,自然能将所得知识融会贯通。C.秋天的荷兰花海风景如画,但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就无法领略她的美妙与神奇。D.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庆祝重阳节,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新丰镇举办第九届老年文化艺术节。B.再过四年,大丰人出脚就可乘上“复兴号”列车,大约1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大上海。C.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
4、国共产党对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论断。5.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10分) 甲 乙(1)写出甲、乙两幅插图描绘的格列佛所到国家的名称:【甲】是 ,【乙】是 ,(2分)(2)结合原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甲图所绘国家的国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乙图所绘国家是怎样平息叛乱的?(说出一种即可,2分) (3)格列佛游记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体现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设计上。请列举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典型情节。(4分) 6.综合性学习(7分)盐丰实验初中近期开展“真阅读”工程,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设阅览室,增建户外阅读
5、角,增加图书馆藏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全体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提高人文素养。请参与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1)为了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请拟写一条标语,用来悬挂在校园阅读场所。(2分) (2)为了激发读书热情,交流读书体会,学校准备举行一次“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如果由你担任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准备一段简短的开场白。(2分) (3)阅读下面调查表,为盐丰实验初中的“真阅读”工程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盐丰实验初中100名学生阅读习惯调查表经常阅读名著人数经常挤时间阅读人数阅读时动笔人数阅读后写读后感人数6525155建议: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6、7-8题。(5分)江外思乡 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注】杜曲:地名,在长安城南。7.“杜曲黄莺可得知”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请简要赏析。(3分) 8.简要分析“夕阳”“烟柳”两个意象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3题。(16分)【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7、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霸上、棘门
8、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注】彀:张开。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亚夫:即周亚夫,绛侯周勃次子,驻军细柳。介胄之士:披甲戴盔的将领。式:同“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表敬意。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1)环而攻之 (2)委而去之 (3)军士吏被甲 (4)天子为动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军 中 闻 将 军 令 不 闻 天 子 之 诏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12.乙文刻画了周亚夫
9、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述塑造人物的方法。(3分) 13.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乙文中的文帝能否称得上甲文所说的“得道者”。(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别把“我尽力了”当作挡箭牌琚若冰 最近考试分数出来了,我考得不好,老爸老妈一看,立刻左右开弓,当堂会审:“从实招来,怎么考这么点分数?”我眼一抬,头一昂:“回大人,小的尽力了。”老爸老妈气得干瞪眼,也只好拿我没办法。大家看看我以“我尽力了”作挡箭牌爸妈就没辙了。其实拿“我尽力了”作挡箭牌的大有人在。大家都知道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其实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个人也走过了发明电话的漫漫实验路,遗憾的是他失败了。虽然实验都有失败的风险,但他所
10、有的实验方向实验思路都是对的,唯独错在一步螺丝刀少拧了一圈。按理说这是芝麻点大的事,再试几次成功不就是稳操胜券了吗?但他没这么想,他说:“我尽力了!”然后和满屋子的半成品电话说再见。结果贝尔多拧了一圈名垂千古,而那个人也只有望洋兴叹。所以说别总把“我尽力了”当作挡箭牌,没事多问自己“我真的尽力了吗”。有一个女经理组织过一次企业培训班,想把合影照片寄给学员。她拿到洗好的照片,想了一下,觉得这样寄去学员还要表框十分麻烦,于是拿去装裱。真的尽力了吗?她又写了一封长信,回忆大家一起培训时的美好时光,把自己都感动哭了。她准备就这样放进信封了。但心底有个声音在问:我真的尽力了吗?这样想着,她又去买了两根合
11、适的钉子,并写了一个便条说明钉子是用来挂相片的,以免收件人四处寻找。收件人是一位公司老总,接收到物品十分感动,与这位女士成为莫逆之交,不久他们成了商业合作伙伴。那么回到我的这次考试,我说我尽力了,但我真的尽力了吗?考前是否每个知识点都复习了?难题、错题解法都了然于心吗?解题时有没有漏掉其他情况?我们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安慰“尽力就好”。“我尽力了”俨然成为我们躲避平庸、现实的挡箭牌,成为我们懈怠、不肯前进的借口。如果初中阶段学习不理想,中考只考上一所三流高中,你灰心丧气,觉得你已经尽力了,老天爷待你太过不公,索性破罐子破摔,可你有没有扪心自问:“我真的尽力了吗?”虽然你考进了三流高中,但你一样可
12、以在三流的高中取得一流的成绩做一流的学生进一流的大学!同学们,我相信丢掉“我尽力了”这个挡箭牌,遇事多问是否尽力,一定会提高成功的概率,也一样可以笑对人生!(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16年第7期,有删改)14.结合文章的语言特点说说本文开头部分的作用。(4分) 15.能否将文中两个事例的顺序颠倒一下?请简述理由。(3分) 16.文章最后改用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3分) 17.作者是怎样阐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述论证思路。(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0分)痛,力透纸背邓康延民国教科书的封面,曾经满布残垣断壁,这或许是全世界课本中仅有的,丑得何其凄美悲壮。孩子们识字之初已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