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2017 2018 学年 12 月月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麻城二中2017年秋高一12月月考试卷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这些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产生的新鲜事物,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粉”,正在悄然改变你我生活,成为展现中国企业强大创新活力的亮丽新名片。这些让国人自豪的产品,只是中国企业在新技术领域善于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第11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中国大连举行,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
2、包容性增长”。在这一次工业革命中,积聚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的中国,正在展现不同以往的矫健身姿。当下,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曾错失前几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契机,深刻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残缺之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正努力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社会繁荣,无论是寻找新增长点还是应对危机,都必须依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
3、5”,无疑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在传统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取得长足进展,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在数字经济领域,以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已跻身这轮浪潮的市场引领者行列;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企业等在国际舞台上群星闪耀。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步履维艰、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共赢的原则,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各国企业家有着强大吸引力。随着全球市场流动性增强,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进一步体现。与世界握手,世界就在手中。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优势
4、互补、市场互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盯在中国身上。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开放创新,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锐意创新的中国不会再错过这个革新求变的大时代,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必将更加亮丽。(摘编自新华时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角色更亮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才得以出现。B.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凭借着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在世界的前列。
5、C.如果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就无法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残缺之痛。D.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如果以创新引领发展,就能实现弯道超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以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B.文章第段采用了例证法,列举了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C.文章第段引用了克劳斯施瓦布的话,意在证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D.文章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表现为内容,论证了“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科技进步
6、与社会繁荣,才能找出新增长点与应对危机。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都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贡献力量。C.中国具有市场和资本优势,不惧竞争,所以才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D.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国定会抓住时机,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心 烛梅 寒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
7、上班,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我不动声色地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
8、吧。”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他的水平,让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望。“是你做的么?”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是的,做得不好,请您多指点。”“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这一次,小韦没在
9、场。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起色。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这一次,小韦脸上那种惯常的笑容没有了,他的眼圈慢慢红了,却没让那两股越聚越浓的水滴掉下来:“谢谢您的指点。但我也有一点想对您说,不管做得多差,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好,但您却随便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筒。这些设计是我成长的经历,我会珍惜它们。”小韦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丢进垃圾筒的创意广告
10、,我呆住了:一张又一张,被我揉皱了弄污了,不知何时,他又一张张铺平整好,用订书机钉在一起,有一大摞了。然后,我看着他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以后,小韦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更多的时候,他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做事。果然如我猜的,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殷勤备至,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从来没有想到过,小韦的春天那么快就来了。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小韦去和对方洽谈。经过努力,双方谈妥。但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也许更适合他们。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信用。打电话
11、时,小韦一直立在我的旁边,等我气愤地扔下电话,才小心地问:“真的无法挽回了么?”“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为我们公司立下了大功劳。你们可能都想不到,他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今天中午,我们要为他庆贺。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老总兴奋地说。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
12、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句广告语是: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小韦不懂得起码的着装礼仪,第一次上班“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小韦的幼稚表现是一开始就让“我”对他有成见的直接原因。B小韦刚入职场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可做,只好干些提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活,其实这是“我”对小韦的考验,考验合格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的。C小韦为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形象生动,意蕴深厚,既非常契合蜡烛厂的特点,又是小韦自己心声的吐露;同时,小说以这句广告语结篇,巧妙地照应了题目,可谓一石三鸟。D小韦背着
13、主管与客户见面,争来了那笔几乎要失去的业务,为公司立下大功,这充分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韦的成功是对“我”的有力讽刺。5、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 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林徽因在伦敦留学时候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6月,林徽因和粱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1928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当时,中国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粱思成、林徽因二人下定决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
14、筑。30年代,林徽因经常与粱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车,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发现得以为世人所了解,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然而,当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人。林家有尽心报国的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在黄花岗72烈士之列。她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八年抗战,物价飞涨,不断的“逃难”和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旧病复发。从1941年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
15、,从此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在病榻上仍坚持工作,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也许没有人知道,林徽因为了这两部著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健康方面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一再谢绝了外国朋友的邀请,不肯到美国去疗养,而宁愿留在国内,同自己的同胞共命运。粱思成也支持她的选择,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二战行将结束时,虽然梁思成向盟军提出了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的建议,但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盟军不得不准备对其进行轰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详细标明
16、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在日军的轰炸中丧命,其三弟林恒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忠均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战场上。纵是佛经中诸神菩萨,胸襟也不过如此吧。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解放了。她和梁思成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这一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从此她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林徽因曾决绝地表示,要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不会也不该选择这样的时机离开祖国的。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
17、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建筑的论著,并以惊人的毅力参与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她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构想。为了挽救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林徽因在一次会议上与当时的北京市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她据理力争,甚至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斥责。而那时她肺病已重,以致激动时只能发出喉音。今日,牌楼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地参
18、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1955年3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墓碑上镌刻着一簇有着浓厚民族韵味、丰满又秀丽的汉白玉花圈。这原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碑座上的一个刻样,它作为一篇无言的墓志铭,纪念着它的主人。(摘编自梁从诫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材料二林徽因(1904 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林徽因有着倾城
19、的貌,出众的才,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早在30年代就有“一代才女”的美誉。(百度百科林徽因简介)材料三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萧乾才女林徽因)材料四母亲在融汇材料方面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粱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记
20、叙林徽因为自己的建筑理想和祖国的古建筑研究事业做出的努力,既有具体事例,又有感性评论。B. 材料三简略、客观地介绍了林徽因在各个方面的成就,语言简洁凝练。C. 材料四回忆了林徽因作为一个才女的独特的、具有灵性的一面,主要是通过侧面来表现的。D. 四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才华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反映,充分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在建筑事业上的矢志不渝和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具风采。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他们将研究建筑学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二人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B古建筑遗存是全世界共同的文
21、化遗产,为了使奈良古建筑免遭战火,林徽因克制住内心对日寇的仇恨,为盟军画出了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奈良地图。C林徽因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她不仅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斐然,赢得了“一代才女”的赞誉。D林氏后人传承了家族尽忠报国的门风,先后有多人为推翻封建帝制、为抗击日寇侵略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E战乱时期动荡的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击垮了林徽因的身体,她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作为代价的。9、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22、)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3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