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七文言文概括与赏析题的命题特点与定位比对.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考前 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 精练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十七 概括 赏析 命题 特点 定位
- 资源描述:
-
1、核心题点精练十七文言文概括与赏析题的命题特点与定位比对文言文概括与赏析题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堪称核心母题。考生对此认识到位,训练也到位。可是考生有时得分率并不高,问题出在哪里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
2、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
3、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歃怀千金歃:饮,微吸B或病其为矫心 病:毛病,错误C死非我能夺也 夺:强行改变D多不与相得 相得:相互投合答案B解析病:批评,指责。2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A项均为句末语气词,无实义。B项均为竟然,居然。C项均表转折。D项“所”动词,构成名词短语;与“为”构成被动句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了饮泉亭的历史沿革,从西晋吴隐之过贪泉,到元代在原址建亭题名,书写“饮泉亭”三字,借以表彰吴氏刺史,歌颂良臣廉吏。B本文议论深刻,且有针对性,驳斥小人“病其为矫心”的观点,用“君子以身立教”,与贪廉乃“自我作之”为论据,说明贪廉“由乎内”,破中有立。C本文篇末揭示出以贪命名泉水的真相所在,“怨而激者之云”,发人深省,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元末贪官污吏
5、横征暴敛的罪恶行径的憎恨与愤懑。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记述清晰,议论深刻,说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文中评述了吴刺史此行的重要意义,意在告诫人们要廉洁自奉,不饮盗泉之水。答案D解析“意在告诫人们要廉洁自奉,不饮盗泉之水”说法错误,实为“意在告诫人们要廉洁自奉,与盗泉之水无关”。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 君 子 以 身 立 教 有 可 以 植 正 道 遏 邪 说 正 人 心 扬 公 论 皆 当 见 而 为 之 又 何 可 病 而 讥 之 哉答案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解析发语词“夫”居首,主语是“君子”,“以身立教”即以自身言行
6、宣扬教化。“植正道”与“遏邪说”的呼应可以确定三字短语结构。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译文:_(2)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译文:_答案(1)一个人的生命的长短是由上天来决定的,不能够凭借外力来争得长寿,而立身处事之成败(或慈善凶恶)是由自己来决定的。(2)(大丈夫之心)用刀剑驱逐逼迫他却不被不义屈服,拿沸水与烈火降临于他却不被不义动摇,难道是喝了一小勺水所能够惑乱改变他的吗?解析得分点:(1)修短:长短。否臧:成败,善恶,优劣。否,恶;臧,善。(2)驱之以刀剑:状语后置。为:被动句式
7、“为所”的简缩。移:移动,引申为改变。参考译文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饮水,赋诗说:“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后来吴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史”。元代宪副吴君任职广西时,把(贪泉边)的亭子命名为“饮泉”,是钦慕吴刺史的(缘故),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我过去看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他矫情(或“故作姿态”“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
8、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一个人的生命的长短是由上天来决定的,不能够凭借外力来争得长寿,而立身处事之成败(或慈善凶恶)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的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而勉强饮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而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驱逐逼迫
9、他却不被不义屈服,拿沸水与烈火降临于他却不被不义动摇,难道是喝了一小勺水所能够惑乱改变他的吗?人们喜好名利,都是为外物所蛊惑,(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绝不是矫情来沽名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示世人,让人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那个地方做官的人,能够放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2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