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试题:13 文言文 过秦论.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试题:13 文言文 过秦论 江西 乐安 一中 语文试题 13
- 资源描述:
-
1、13-文言文 过秦论【模拟试题】I卷 读课文第1段: 1. 下列句子中与“席卷天下”的“席”用法不相同的是( ) A. 包举宇内 B. 囊括四海之意 C. 外连衡而斗诸侯 D. 其一犬坐于前 2. 翻译下列句子。 (1)修守战之具_ (2)外连衡而斗诸侯_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_ 3. 秦孝公的政治雄心是什么?_ 读课文第三段: 4. 下列句中加线词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利”相同的是( ) A. 有利无弊 B. 出师不利 C.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D. 因利乘便 5.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中加线词语意思正确的是( ) A. 奋起 猛烈 振作 B. 奋斗 功德 震
2、撼 C. 发展 功业 举起 D. 奋发 烈士 挥动 6. 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 (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蓠 C. 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 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7. 下列各句翻译准确明白通顺的是( )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 登上皇帝宝座的位置制定天地四方为六合,拿着皮鞭和竹板打天下的百姓。 B. 登上皇帝宝座的位置,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C. 践踏皇帝的宝座,制定六合,手持敲扑鞭策天下人民。 D. 登上至高无上的尊位,挟制天下人民,拿着刑具逼迫天下人民。 8
3、. 对所给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让蒙恬在北面修筑长城并让他守卫在竹木作篱筑的军营中。 B.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除了古代帝王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姓的言论,企图用这个办法使奴隶们愚昧无知。 C.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兵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 D. 自为主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自认为险固的关中,金属修筑的城墙,正是子孙万代帝王的基业呀。 9. 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1)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
4、的各种措施。 (2)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3)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4)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显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5)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 (6)作者依次从军事、文化、政治、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意在讽谏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
5、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 A. (1)(3)(6) B. (2)(5) C. (1)(3)(4) D. (2)(6) 读课文第四段: 10. 下列句中加线词与“天下云集响应”的“云”用法不相同的是( ) A. 赢粮而景从 B. 席卷天下 C. 会盟而谋弱秦 D. 内立法度 11. 下列句中加线词与“斩木为兵”的“兵”用法相同的是( ) A. 收天下之兵 B. 兵者,国之大事 C. 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 D. 兵不厌诈 12. 陈涉起义有哪些不利因素?_ 13. 陈涉起义的有利因素是什么?_ 14. 这段文字铺叙陈胜力量之不足,是为了( ) A. 暗示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本身。 B. 说明秦末农
6、民起义的艰难。 C. 说明陈胜起义从而导致亡秦的局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D. 反衬九国之师的外强中干、低能无用。 读课文第5段 15. 下列翻译恰当的一句是( ) A. 雍州之地,函之固,自若也。 雍州的土地,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相同。 B.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匹夫发难而天子的七庙被毁坏。 C. 为天下笑者,何也? 替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D.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所以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16.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1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7、. “陈涉之位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这三句将陈涉与九国相比,处处突出陈涉的弱小卑下,照应课文24段,说明秦亡于义军力量的强大。 C. “然秦以区区之地何也?” 以秦的前兴后亡作比,总结全文。“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一句中以“七庙”比喻国家。 D.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得出了中心论点。II卷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牛,何学之为?”孔子曰:“栝(箭的末端)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