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工艺美术 学校 语文 高考 系列 论语 探究 汇编
- 资源描述:
-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一、(杭州市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注:好还:容易得到报应。23、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1分)24、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论“道”上的差异。(4分)答案:23、以德治国(1分)24、孔子反对刑罚,主张为政者要用自己的德行来引领、教化百姓,强调了为政者的德化作用
2、;老子认为,人君要用道来领导百姓,不以兵力称强,否则就必然得到报应,强调的是用兵的危害。(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二、(金华十校)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韩非子:“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23、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孔子的义利观。(2分)24、请简要分析孔子、韩非子、董仲舒的义利观有何不同。(3分)答案:23、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24、韩非子过分强调富贵功利对人进取之心的激励;董仲舒只
3、强调“义”“的重要性,而完全排斥“利”的合理性(1分);孔子的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1分)。三、(绍兴市2012年高三教学质量调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23、从第(1)段文字看,“
4、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2 分)24、从(1)( 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3 分)答案:23、(2分)圣: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各1分)24、(3分)孔子:仁,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也即己欲富而富人,己欲诚而诚人,己欲善而善人以己及人,济世为人之心。(1分)孟子:“恻隐之心”便是“仁”,善心,其本质就是爱心;(1分)仁心是内在固有的同情心。(1分)四、(温州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注】怀衽:怀抱。泽:恩惠。23、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24、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答案:23、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分)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方面得1分。24、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韩非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
6、倡;韩非子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评分标准3分。3个要点各1分,大意相近即可。五、(第二次五校联考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注戴盈之,宋国大臣。23
7、.有若与孟子的话都体现了儒家的 的政治主张。(1分)24.关于赋税,有若与孟子的主张有不同之处,请简析。(4分)答案:23.为政以德(以民为本)。24.有若认为百姓“足”与“不足”同哀公的利害关系密切,主张应减轻百姓赋税;而孟子主张对于不合道义的赋税,应立即停止征收,不必等待来年。六、(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6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23、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
8、括孔子的孝道。(3分) 24、对孔子的这种孝道进行简要评析。(3分)答案:23、(3分)孔子认为孝就要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24、(3分)要点:这种孝道强调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在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七、(宁波市鄞州区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