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5566
  • 上传时间:2025-10-29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工艺美术 学校 语文 高考 系列 论语 探究 汇编
    资源描述: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一、(杭州市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注:好还:容易得到报应。23、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1分)24、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论“道”上的差异。(4分)答案:23、以德治国(1分)24、孔子反对刑罚,主张为政者要用自己的德行来引领、教化百姓,强调了为政者的德化作用

    2、;老子认为,人君要用道来领导百姓,不以兵力称强,否则就必然得到报应,强调的是用兵的危害。(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二、(金华十校)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韩非子:“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23、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孔子的义利观。(2分)24、请简要分析孔子、韩非子、董仲舒的义利观有何不同。(3分)答案:23、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24、韩非子过分强调富贵功利对人进取之心的激励;董仲舒只

    3、强调“义”“的重要性,而完全排斥“利”的合理性(1分);孔子的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1分)。三、(绍兴市2012年高三教学质量调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23、从第(1)段文字看,“

    4、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2 分)24、从(1)( 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3 分)答案:23、(2分)圣: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各1分)24、(3分)孔子:仁,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也即己欲富而富人,己欲诚而诚人,己欲善而善人以己及人,济世为人之心。(1分)孟子:“恻隐之心”便是“仁”,善心,其本质就是爱心;(1分)仁心是内在固有的同情心。(1分)四、(温州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注】怀衽:怀抱。泽:恩惠。23、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24、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答案:23、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分)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方面得1分。24、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韩非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

    6、倡;韩非子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评分标准3分。3个要点各1分,大意相近即可。五、(第二次五校联考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注戴盈之,宋国大臣。23

    7、.有若与孟子的话都体现了儒家的 的政治主张。(1分)24.关于赋税,有若与孟子的主张有不同之处,请简析。(4分)答案:23.为政以德(以民为本)。24.有若认为百姓“足”与“不足”同哀公的利害关系密切,主张应减轻百姓赋税;而孟子主张对于不合道义的赋税,应立即停止征收,不必等待来年。六、(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6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23、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

    8、括孔子的孝道。(3分) 24、对孔子的这种孝道进行简要评析。(3分)答案:23、(3分)孔子认为孝就要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24、(3分)要点:这种孝道强调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在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七、(宁波市鄞州区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

    9、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荀子臣道)23、孟子和荀子的话均阐述了君臣关系,请写出论语中讲述君臣关系的语句。(1分)24、结合论语相关语句及上面两段文字,概述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的主要内容。(4分)答案:2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4、孔子:在讲述君臣关系时强调两面,不仅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要求,是从维护周礼的角度着眼,突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或者: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强调君应以礼待臣,又强调臣

    10、忠于君,这样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孟子:在讲述君臣关系时,突出的是为君之道,要求为君者把臣下看作手足,看作心腹。荀子:在讲述君臣关系时,突出的是为臣之道,认为为臣者应该谏、争、辅、拂,不是对君主的惟命是从,体现了“从道不从君”的思想。(孔子:能从君臣两方面分析且回答合理给2分,只翻译句子给1分。孟子:“为君之道”或“君者把臣下看作手足,看作心腹”即可给1分。荀子:“为臣之道”或“为臣者应该谏、争、辅、拂,不是对君主的惟命是从”即可给1分。)八、(杭州十四中月考卷)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5分)甲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11、: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乙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注释】(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3)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23、上述两则文字都体现了孔子怎

    12、样的思想?(1分)24、对“君子远其子”作简要评析。(4分)答案:23、两则文字都体现了孔子对礼乐为核心的古代文化的重视。(1分)24、 “君子远其子”表明孔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对儿子和其他弟子一视同仁。这既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也是君子爱子的体现。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答到“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可得2分,答到“严格要求”“爱子”得2分)九、(台州调研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题目。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卫鞅(即商鞅,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23、从

    13、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儒家与法家的政治理论有何不同?(2分)2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评析两家的政治观。(3分) 答案:23、儒家:崇古(法古、法先王);法家:因时而变(2分)24、儒家认为今不如昔,要社会回到理想中的三代。法家认为社会在变化,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措施也要相应地变化,要合乎社会发展潮流。儒家理想而不切实际,法家务实而激进。对待古代的文化应注重继承和创新,灵活而不执于一端。 十、(杭二中月考卷)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23、从上述文字看,孔子治学态度是怎样的?(

    14、2分)24、请分析孔子具有以上治学态度的深层原因。(3分)答案:23、 述而不作(或信而好古) 敏而好学。24、孔子的政治倾向是其深层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强调对古代礼乐典籍的整理、阐释和传授,这正是恢复周礼的需要只传述而不创作,体现了对周礼的尊重。敏而好学的治学态度更体现了对周礼的热爱与尊重。十、(杭二中月考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二)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者为盗,骄者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从生。

    15、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23、孔子认为,“国”“家”“倾”的原因是“不均”“不安”,董仲舒也认为“乱”产生的原因是 。(2分)24、董仲舒的观点体现了儒家怎样的哲学思想?请结合材料加以简析。(3分)答案:23、大富与大贫。24、中庸思想。中庸是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大富”“大贫”就是走极端,就会导致社会动乱,所以统治者就要适度调和,“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这样就会“上下相安”,国家就会治理得很好。十一、(诸暨市质量检测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

    16、成2324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通“上”)论古之人。颂(通“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上溯与古人叫朋友)也。”(孟子万章) 23、孔子和孟子的共同观点是什么?(1分)24、简析孔子与孟子上述观点的差异。(4分)答案:23、知人(多层面了解交往对象)。24、孔子认为只要从行为(所以)、经历(所由)、兴趣习惯(所安)等多方面去观察和了解,就能够正确地认识一个人。而孟子则强调要“知人论世”,认为仅以“颂其诗,读其书”来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应该说,孔子的观点务实而可行,孟子的观点经典而深刻,都是值得为难借鉴的。(能够对两种观点做出一定的分析、评价,且合理、恰当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 高考系列 论语探究题汇编(钟).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56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