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4题 20分)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ch( )笑 广mào ( ) 人头攒( )动 俯瞰( )2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填空。(10分)(1)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3)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4)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5)杜甫的蜀相一诗
2、中表现诸葛亮一片忠心的诗句是:,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体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名句是:, 。(7)古人写诗善用修辞,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夸张;“感时花溅泪”用了拟人。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选择一个运用比喻的完整诗句“ ,。”3.走近经典名著。(2分)在我们读过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你写出其中一部这样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品名称: 。人物: 。4.综和运用(6分)(1)体会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2分)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不值一
3、提的灰尘,还是高深莫测的星空;,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2)看下面一则告示,它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除了你的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 什么都别带走答: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517题 40分)得分评卷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4、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至于负者歌于涂 (2)伛偻提携6用现代汉语翻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答:7上文中第一段共四句话,每句话用三个字概括其内容。(4分)答:(1) ;(2) ;(3) ;(4)8.具体说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其乐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 “太守之乐”的?(3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访 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
5、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花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
6、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确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
7、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9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2分)10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