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中考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291160.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农业大学 附属中学 2018 中考 语文 适应性 训练 试题 201806291160
- 资源描述:
-
1、2018年中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卷)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读书(12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并用楷书将其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教传统的国度,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精华,早已深入每一个国人心中。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他们大多数人一直生活在诗词古韵、传统文化的脉流和氛围中。纵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hn()星辰中摘取几颗,也足以zhng()显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熠熠生辉,并令观众折服。2默
2、写填空。(每空1分,10分)(1) ,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辞)(2)苦将侬,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3)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其五)(7)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8)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9)当人们说到豁达地看特世事变迁,新旧更替时,你会想到的古诗是: , 。二、读思(38分)(一)(10分)3下面情境下,你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情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值清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
3、念。今年,哈市推出了“植树祭故人”、“音乐祭悼”、“鲜花换纸钱”、“天堂短信”等祭奠方式,市民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文明祭扫,而你的爸妈还要沿袭旧习,到路边烧纸钱。A、爸,妈,你们别再搞这种封建活动好不好啊?B、爸,妈,咱们追思先人可以,但也不能不讲功德啊,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C、追思先人无可厚非,但作为文明公民,我们也应该移风易俗,选择文明祭扫的方式,这样,一可以追思先人,二又响应了政府号召,你们说对不对啊?D、爸,妈,今年清明节,咱们换种祭扫方式好不好?比如天堂短信,又文明,又能传递思念,你们看行吗?4下面从语段中提取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
4、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A、网络阅读是一种全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B、网络阅读具有直观生动、信息全面、互动开放等特点。C、网络阅读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灵活的选择。D、网络阅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观念,将取代传统阅读方式。5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
5、项是()(2分)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句是因果复句。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6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6、分)A、古人常用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莲、菊称为“花中四君子”。B、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内容分为赋、比、兴三部分。C、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如来佛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太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做了唐僧大徒弟,取名孙行者。D、水浒传中的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其中宋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另一方面,他又有浓厚的忠君思
7、想,所以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二)生活不能没有诗和远方(14分)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
8、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近些年,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都曾经引发如潮关注,这都说明公众对传统文化有巨大需求。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
9、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节选央视评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0班的武亦姝。新学期伊始,又将回
10、到草长莺飞的时节,经过短暂的休整,你我一样都怀揣着全新的目标和希望迎来新的学期。高一的我们经过一个学期的高中生活,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对未来的学习自然更加期待;高二的学长学姐风华正茂,将要迎来更加忙碌但充实快乐的生活。而高三的学长学姐即将开始在附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离自己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我们留恋过去的寒假,但还好有美丽的春天将至,每个人的心中又重新有了新的冲动、渴望和目标。春天有“ (1) ”,新的生命萌发之际,附中学子又将展现出蓬勃的朝气。我们跃跃欲试地等待迎接未来,或是博学楼上激烈的辩论,或是实验室里惊喜的喊声,再者便是操场上挥洒的汗水与青春,未来的一切值得我们期待。相信同学们对自己未
11、来的一个学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就如同一棵小草一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小草不断发芽长大,成为我们想要它成为的样子,一棵大树,一朵鲜花,或者一捧绿叶,都好。春天常见“ (2) ”,是浪漫而富有想象力的季节。我们有奔涌的情思,有灵活的头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人,当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气魄,当有尽情的幻想与期盼,更当有将其化为现实的毅力和想法。就从制定心中的小目标,培育心中的小火种做起吧!春天更需“ (3) ”。在美好的季节更应抓紧时间,踏实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攀登学习的顶峰。我们应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整理笔记,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将自己的生
12、活安排得充实,井井有条。当清晨在床上与困意斗争时,请记得晨光尚熹微中已有早起少年勤读书的身影;当想要打开手机上网浏览的时候,请记得即使是街角闹市中也可收获遨游书海的畅快。要做热情的理想家,敢于设立目标,制定计划;亦要做踏实的实干家,认真努力地完成学习与工作,走过的路便不会后悔。人生的诗意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等待人们去发现,为人们涵养一颗诗心。少年听雨歌楼上是诗意,因为他懂得深思,懂得想象,懂得留意身边的美好;相逢意气为君饮亦是诗意,因为他懂得既为朝气蓬勃的少年,就应抱有一腔热血。而今笔下略过的一道道题目是诗意,课堂上振奋人心的发言是诗意,因为我们懂得认真钻研,勤学苦练;教学楼里穿梭忙碌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