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登泰山记(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6 登泰山记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专题 16 泰山 教案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古诗文 难点 篇目 精品 讲义 统编 必修
- 资源描述:
-
1、 课题课题: 登泰山记 教案 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阴、阳、始、循”等文言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写景特点。3、体会本文条理清晰,章法严明,剪裁得当的写法。4、了解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提高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课堂分析,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领略祖国大美山河,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重点难点1、积累“阴、阳、始、循”等文言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2、体会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的特点并作出分析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它们以雄峻秀美
2、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庐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壮观;华山有“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宋寇准华山)的高耸;黄山有“峰奇石奇松更奇 云飞水飞山亦飞”(清魏源黄山绝顶题文殊院)的雄奇;泰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的巍峨今天我们来学习登泰山记,一起领略姚鼐笔下的泰山风光。【课堂知识点拨】一、题解泰山在山东省中部,面积436平方公里,顶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古称岱宗、岱岳。 泰山被尊为“五岳独尊”,古代帝王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 记游的精美
3、之作。泰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兀挺拔的气势、雄伟壮丽的景观,而成为饮誉四方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五岳: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市),南岳衡山(湖南衡阳市),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市),北岳恒山(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河南登封市)。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为什么其实不算最高的泰山反而是第一?首先,这座山是先秦时代当之无愧的东方第一高山。五岳的概念,不仅是地理名称,还象征着国土和疆域。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统治者选定五座名山,就像撑起帝
4、国江山巨帐的擎天柱,打上国家四方上下地理坐标的烙印。然后,泰山虽然不高,但在整个东部大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即上古中国乃至整个古代大部分时期绝对的人口重心,泰山是最高的山峰,其位置得天独厚。其相对周围的低地来说落差比较明显,这可能是当时生活在其他地区的人也认同泰山是五岳之首的原因。即使是像华山这样的绝对落差也很高的山,附近别的山还很多,看起来反而没有那么气势磅礴。其次,泰山的位置有特殊性,位于齐鲁文化的地理中心。齐鲁大地,在孔子、管子、墨子、孙子、孟子、曾子、晏子、左丘明、鲁班等一批文化巨人的影响下,齐文化和鲁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形成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地理中心,就是山东的南北分界线
5、泰山。因为上面两点,泰山还有幸成为封禅之地。中国部分旅游名山分布图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得分类: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记得名篇: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核舟记(明朝魏学洢)二、作者姚鼐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诗人,桐城人。他有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乾隆二十八年(1765)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
6、副考官。四库全书馆开,任纂修员。不久,请病假辞官还乡,先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等书院,达四十余年。他提出文章要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著有惜抱轩全集。三桐城派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等,皆为安徽桐城人。戴名世是桐城先驱;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
7、章的形式。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冗辞。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把鲜明的思想观点、确凿的事实材料、精练的文字表达相统一,语言雅洁,文以载道。是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四创作背景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
8、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五文章分析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注释】阳:山的南面。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衡阳,湘阴,淮阴,汉阴,涡阳。(衡阳(南岳衡山之南)湘阴(湘江之南)淮阴(淮河之南)汉阴(汉江之南)涡阳(涡河之北)汶(W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西、东:向西,向东,名词作状语。济水:发源于河南济
9、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阴谷:指山北面谷中的水。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当:处在。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者也”表判断。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探究】思考: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登泰山记,显然是一篇游记,作者开篇却为什么从“泰山的地理环境
10、”写起呢?而最后一句“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作者为什么要单独描写最高的日观峰?【答案】开篇从泰山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山川形势入笔,山南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流,突出了泰山水绕山流,山水相映的特点;同时把山、水和长城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烘托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还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日观峰是以古长城为参照来写的,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突出了山势的高峻挺拔,又为下面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埋下伏笔。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
11、和观日出作好铺垫。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注释】以:介词,在。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乘:趁,这里有“冒着
12、”的意思。历:经过。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至于:到达。古义:到达;今义:表示提起另一件事。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是: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干支纪日。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麓:山脚。蹬(dng):石级。级:石级。有:通“又”。所谓:固定结构,所说的,所称的。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也”表判断。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省略句:“循”后省“之”,指中谷。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少:少于,形容词做动词,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6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新).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