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南宫 中学 2010 2011 学年 12 月月 语文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箴言(zhn) 戛然而止(ji)剽悍(bio)粗犷(gung)B包庇(b)别出机杼(zh) 潜力(qin) 山脊(j)C强颜(qing)怙恶不悛(qun)嫉妒(j)劲旅(jng) D订正(dng)果实累累(li)编纂(zun)迸溅(b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世外桃源病入膏肓明枪暗剑B明信片平心而论金榜题名山清水秀C寒暄见风驶舵直截了当竭泽而渔D声名雀起舐犊情深谈笑风生喋喋不休3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C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是中国汽车资本财大气粗下的意气征服,而是契合市场规则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B.电影世贸中心w.w.w.k.&s.5*u.c.#om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是这部聚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影片对于美国人是否作好了心理准备。 C.全球1
3、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D.出于贸易保护的需要,美国虽然频频以反补贴调查为由来打压中国对美出口,但我们也逐渐认清了美国违反市场开放原则的极端利己的本质。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经济学家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荷兰是上世纪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
4、济危机。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省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煤炭产量,除了增加煤炭的输出,还将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大型坑口发电厂等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含税用户优惠电价和各种税费减免,结果就是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市场本身也会强化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其经济将陷入困境,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单一。此外,“荷兰病”多发生于小国,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是一个大国,“荷兰病”即使有,也只能是局部问题,煤炭资源省份患病
5、了,还会有中央政府帮助。当然,这不等于煤炭资源省份不用为此担心。事实上,如果煤炭资源省份现在不未雨绸缪,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可能带来的问题。由于近年煤价上涨和煤炭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省份煤炭扩展的财力充足,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资金纷纷向这些煤炭资源省份转移,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与煤炭相关、高能耗、也是高污染的行业。这使当地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我们比较熟悉地把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理解为不可持续发展,是不计成本的发展。因为,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10%的GDP增长是要大打折扣的,严
6、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当然,矿业可以给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好处,但是矿业活动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穷人。另外,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有两点必须强调,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型省份的经济转型不可能由市场自发推动。其二,煤炭资源省份不能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应该在煤炭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5对“荷兰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B是指我国煤炭资源省份过
7、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综合抗风险能力,使经济陷入困境。C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D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某种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煤炭资源省份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由于煤炭生产、输出和发展高耗能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方面的优惠。B东部发达地区在环保、资源等方面限制高耗能产业,纷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与煤炭相关、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C煤炭资源省份即使患“荷兰病”,也不是资源输出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况且就全国来说,只是局部问题。D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
8、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会使GDP增长的10%大打折扣,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煤炭资源省份应该未雨绸缪,保护住自己的资源,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更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B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当资源枯竭时,留下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又没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C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煤炭资源还未枯竭之前,由政府强制进行经济转型,这时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进行经济转型投资。D不可持续发展既耗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不过是剥夺了子孙该有的东西,或是把债务留给了他们。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
9、文言文,完成810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
10、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
11、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品行B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C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D何曰:“幸甚!”幸甚:很好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组是(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AB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
12、家。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2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4分)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6分)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13、卢纶注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沽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哀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卢纯(?约 799),郡望范阳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沽客”指商人。(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 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哀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 5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4)女娲炼石补天处, 。(
14、李贺李凭箜篌引)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417题。(22分) 黄河入海流李康美w.w.w.k.&s.5*u.c.#om 冰雪融化成水滴, 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我曾经去过青海高原,虽然来到黄河真正的发源地,但流经的河水也是幼年的黄河。那里的黄河清澈见底,甚至一直到兰州,都还算不上波澜壮阔。在宁夏虽有了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是同样算不得汹涌澎湃。 实际上,黄河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一条主动脉,那么,依附着它壮大着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叫做毛细
15、血管。在我们渭南的土地上,黄河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奇特景现:在那个人称“三河口”的地方,渭河和洛河几乎同时注入了黄河,从而使黄河一下子变得那么的浩淼。 很早以前,我总以为渭河和洛河在临汇入黄河时,都会因为落差,而腾起冲天的水雾,并且是波浪翻卷,发出日夜不息的水与水的冲击声。后来,我多次去过“三河口”,遗憾的是,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一种十分友好的姿态,从未听见过哗哗的冲击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行了短暂的倾诉后,又一同相依相偎向东而去。前年去山东,驱车看遍了胶东旁边的大海,我突然想到,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河流和大海的交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