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1 第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1单元进阶1 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WORD版
- 资源描述:
-
1、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学习孔子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和孟子、庄子善用比喻的辩论方法。品味这几篇文章简洁、凝练却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3了解孔子、孟子、庄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把握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4体会儒家以礼乐治国、仁政民本的政治主张,以及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
2、;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思想的春风。(教师用书独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子曰:“以(介词,因为)吾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乎尔(你们),毋吾以也。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动词,为、做)哉?”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2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而对曰:“千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因(接续)之以
3、饥馑(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饥荒);由也为之,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三年,可使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且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夫子哂(微笑)之。请概括段意:写子路第一个述说志和孔子听后的反应。“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请概括段意:写冉有述志。“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能做事),愿学焉。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之事,如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
4、朝见天子),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动词),愿为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焉。”请概括段意:写公西华述志。“点!尔何如?”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子曰:“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莫,同“暮”)者,春服(指夹衣)既成(定),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五六人,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六七人,浴乎沂
5、,风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用作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咏(唱歌)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请概括段意:写曾皙述志,孔子对其予以赞扬。请概括层意:第二部分(第313段),写四个弟子分别对孔子说出自己的志向。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国)也与?”“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6、(做)之(指诸侯)小,孰能为之大?”请概括层意:第三部分(第1421段),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加以评价。一、读准字音曾皙(x)论语(ln)摄乎(sh)比及(b) 小相(xin) 铿尔(kn)冠者(un) 毋吾以也(w) 夫子哂之(shn)以俟君子(s) 风乎舞雩(y) 喟然叹曰(ku)异乎三子者之撰(zhun)二、辨识通假(1)毋吾以也()(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3)莫春者()答案(1)“以”同“已”,止(2)“希”同“稀”,稀疏(3)“莫”同“暮”三、一词多义(1)方(2)如(3)夫(4)者(5)乎(6)以答案(1)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名词,方形名词
7、,区域,地方(2)连词,假如连词,至于连词,或者(3)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下文代词,那语助词,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4)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助词,的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介词,比介词,在介词,于助词,表疑问(6)介词,因为动词,做介词,用连词,来介词,用四、词类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浴乎沂,风乎舞雩()(3)鼓瑟希()(4)冠者五六人()(5)可使有勇()(6)赤也为之小()(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孰能为之大()(9)可使足民()答案(1)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作动词,吹风(3)名词作动词,弹奏(4)名词作动词,戴帽子(5)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8、(6)形容词作名词,小相(7)形容词作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8)形容词作名词,大相(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五、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_今义:一天。(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_今义:儿童。答案(1)指很短的时间。(2)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六、文言句式(1)不吾知也!()译文:_(2)则何以哉?()译文:_(3)加之以师旅。()译文:_(4)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_(5)浴乎沂,风乎舞雩。()译文:_(6)可使有勇。()译文:_答案(1)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2)宾语前置句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3)状语后置句有军队来攻打它。(4)状语后置句(我)和他们三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06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