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课时评价6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语文 课时评价6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2 年高 语文 课时 评价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孔雀东南飞 并序(45分钟,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评价(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大人故嫌迟迟:起得晚B.何意致不厚 致:招致、招来C.红罗复斗帐 复:又,加上D.却与小姑别 却:但是【解析】选B。A项,迟:织得慢;C项,复:双层;D项,却:退出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槌床便大怒B.手巾掩口啼C.逆以煎我怀D.阿母为汝求【解析】选D。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名词用作状语;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C。都是连词,如果。A项,虽,连词,虽然;连词,即使。B项,连词
2、,表顺承;介词,因为。D项,介词,组成“为所”表被动;介词,为了。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解析】选D。A项,“可怜”古义为可爱;B项,“自由”古义为自作主张;C项,“处分”古义为处理。【名师点拨】先拆后合法辨析古今异义双音节词辨析古今异义双音节词,可以按照先拆后合两步来进行。即先将文言文中的所谓双音节词拆开,然后把每个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将翻译成的现代汉语合并,在符合原文语境的情况下,看是否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词义相同。1.拆。拆时会出现两种情况(1)不能拆开时,
3、则证明这个词的意义很固定,往往是古汉语中的专用词语,双音节韵词,这一类的词一般和现代汉语同义。如“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中的“仓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2)能拆开时,运用下面“合”的办法。2.合。当能拆开时,则先将拆开后的每个语素各自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合并成一个现代汉语短语,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古今意思是否相同的判断。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分开解释,“指”是“指出,用手指”的意思,“示”是“看”的意思,合起来则为“用手指给谁看”,适合原文内容,现代汉语是“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故“指示”是古今异义词。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4、B.昼夜勤作息C.否泰如天地 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解析】选C。否:坏运气;泰:好运气。A项,偏指“姥”,婆婆;B项,偏指“作”,工作;D项,偏指“母”“兄”,母亲、哥哥。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仲卿母所遣A.亦自缢于庭树 B.渐见愁煎迫C.何言复来还D.老姥岂敢言【解析】选B。B项和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为状语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D项为一般陈述句。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中
5、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之意,后者应理解为“情意真挚”。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中,“便利”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解析】选A。“最长的抒情诗”错,应是“最长的叙事诗”。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3分)译文: (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3分)译文: 答案:(1)那年冬末春初,(我)离开自己的家,嫁到你府上。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2)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68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