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认识上的几点偏差.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高中语文 教材 选文 认识 偏差
- 资源描述:
-
1、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认识上的几点偏差目前,为适应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已陆续问世。那么,从接受者(学生)的角度看,新版语文教材选文是否达到了提升文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我们通过对泰山学院2019级部分新生(2019届高中毕业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与旧版语文教材相比,新版语文教材存在着如下两点认识上的偏差:一、在处理“时代性”和“典范性”辩证关系上,新教材有片面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规定:“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这些要求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
2、选文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时代性”与“典范性”,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时代性”强调教材要注意选取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本,但又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即具有“典范性”,“时代性”包含着“典范性”;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本,不必是当下的,但却是它特有时代的“典范”,“典范性”包含着“时代性”。此其一。其二,“时代性”还意味着对传统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即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辩证统一。比如选读古典诗文时,其历史意义就是希望学生学习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心理;其现实意义就是借古喻今,满足读者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因为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是一般意义上
3、的文学欣赏,无论哪部作品,只要被选入了语文教材作为范文来供学生学习,它就必然承载了文化传播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双重任务。这是选文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在对旧版语文教材选文问题的调查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感受。此次调查共设计了5个问题,前2个问题是:(1)在20世纪的文学家中,你最熟悉的有哪些?(2)在最熟悉的名家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最熟悉”的前7位中有5位源自语文课本选文,他们是鲁迅、朱自清、巴金、老舍、冰心;在“最喜欢”的前7位中有3位与语文教材的选文有关,他们是鲁迅、朱自清和冰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鲁迅先生,他在“最熟悉”、“最喜欢”两个选项中都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最熟悉”鲁迅
4、的理由有:“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鲁迅的文章最多”、“从小到大接触的最多”等;“最喜欢”他的理由是:“学过他的文章最多”、“有人格魅力”、“文章中的国民性”、“批判性”、“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民族魂”等等。从上述表述可知,鲁迅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固然使中学生铭记不忘,而语文教材的选文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同一般。据调查,旧版初、高中语文教材曾先后选入鲁迅作品20余篇,居所有作家之首。如此轰炸式地对某一作家作品进行选读虽然有失公允,但从影响上看,应该说旧版语文教材有成功之处!因为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无论其作品的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在其他作家之上,其“时代性”与“典范性”的含金量自然成
5、就了他的文坛霸主地位。旧版语文教材选文的“时代性”与“典范性”的成功结合,还体现在其他几位作家的作品选读上。比如现代文学部分,除了鲁迅作品之外,只要是高中毕业,人们都能够说出能够代表那个时期的著名篇章背影、小桔灯、再别康桥等等。这一切都应该得益于旧版语文教材的选文。相比之下,新版语文教材则有些遗憾。比如山东版,其必修本共有88篇选文,其中中国文学部分:古代文学29篇、当代文学27篇、现代文学8篇。其中现代作家作品有:读书的艺术(林语堂)、蒙娜丽莎的魅力(傅雷)、再别康桥(徐志摩)、钓台的春昼(郁达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宗白华)、祝福(鲁迅)、雷雨(曹禺),从这些作品
6、的题目上就可以看出,真正能够反映1919年1949年间最能代表现代文学创作成就的篇章,只有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祝福,以及曹禺的雷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仅如此,语教版也有此倾向。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前两册的32篇选文中,古代文学16篇、当代文学11篇、现代文学8篇。它们是:死水(闻一多)、黄鹂(徐志摩)、雨巷(戴望舒)、寂寞(卞之琳)、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冯至)、春(穆旦)、铸剑(鲁迅)、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曹聚仁)、箱子岩(沈从文)。两个版本虽然在数量上有所不同,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一是更强调古典文学的传承地位,二是更看重当代文学的当前意义,三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很少。为什么会对具有里程碑意义
7、的现代文学表现出如此的冷漠?为什么对这个时期的那些传统名家名作做如此大的“颠覆”?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山东版完全抛弃了现代散文的旗帜性人物朱自清,其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经典之作荷塘月色也被台湾当代作家颜元叔的荷塘风起取而代之。显然新版教材在处理“时代性”与“典范性”辩证关系上还存在着片面性认识。相比之下,广东版、苏教版则高出一筹。此版本的“散文”单元中,选取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两篇散文霞与我的家在哪里?、张洁的拣麦穗、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余光中的沙田山居,并向学生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全集。这组选文有两大特点:一是很好地把握了散文的“时代性”、“典范性”的基本内涵。5篇文章既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8、,也与当前社会的人文关怀、人性主题一致。二是体例编排合情合理。前有必读篇目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作感性导引,后有朱自清散文全集供选读时理论提升、开阔眼界之需,有点有面,疏而不漏,真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看来,选择精品并不难,难的是对“时代性”、“典范性”的准确定位!二、在“指向性”上,新教材虽有所改进但不够完善指向性,是就选文的教育价值而言。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所选文章的主要目的及其应用效果。“语文和文学都是人类的语言活动方式,两者有重叠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粗粗地讲,它们都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或所谓‘道’,但文学意在审美,语文重在实用。”尽管语文不是“载道”的工具,但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