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配套练案 (30) 分点突破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配套练案 30 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 2022 新高 语文 人教版 一轮 配套 30 分点 突破 评价 诗歌 思想 内容 作者
- 资源描述:
-
1、练案30第三板块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和寇十一晚登白门陈师道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注】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小市:徐州地名。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
2、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颈联写元祐旧臣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难以自由自在归隐江湖。【解析】本诗首联两句写登楼所见的美好景色,重楼高耸,山河壮丽。颔联两句洒脱轻松,因看到小市上灯,诗人才萌动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颈联两句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由来,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臣的趋势,所以庆幸,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
3、。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的矛盾心情。阅读下面的金诗,完成第2题。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注】人日:旧时称农历正月初七。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作有人日诗。2本诗尾联“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
4、要分析。(6分)答:“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诗人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_【解析】“涧底孤松”出自魏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孤松的伟岸形象,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孤松“留看”,以孤松自比,来表达诗人傲然孤高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也表现了与友人共勉的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第3题。春晴任 翻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5、。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空阔辽远、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晚图。诗中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春雨初霁,诗人临水而坐,透过花丛聆听鸟鸣,放眼远眺,四野空旷,江流入海,月色分明,一派静谧。抒发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宁静恬淡的心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感愤宋 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王令:北宋诗人,其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
6、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却:此处指“返回”。去:作“来”讲。浑:简直。4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答: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激;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诗歌首联第一句及注释可以看出诗人的不如意,而这种不如意关键就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颔联,诗人没有因为不如意就放弃,因此可以看出他自强不息的壮怀;颈联,通过“夸俗句”和“过人声”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过人才华的自信;尾联则表
7、达诗人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5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 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注】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5
8、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照,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的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的忧愤。(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地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
9、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答出任三点得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6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知己之叹。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故土之思。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亡国之痛。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解析】首联表达的是亡国之痛;颔联表达的是知己之叹;颈联表达的是故乡之思。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7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中学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件 (共30张PPT)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