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沁阳 一中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二次 双周 考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
2、,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
3、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
4、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是为了论证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
5、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
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一首田园诗契诃夫“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纳塞奇金上尉的穷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格利沙,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的!”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我听从他的要求,一个星期前到上尉家里去了。我走进前堂,向大厅里看一眼,瞧见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大厅中央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一个膝头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格利沙的未婚妻伸出一条好看的胳膊搂住小老头的深棕色脖子。穷外甥和他的未婚妻正在争论:他们两个人究竟谁该先吻可爱的舅舅?随后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吻他。“现在该你们自己接吻了,我的继
7、承人!”纳塞奇金喃喃地说,幸福得透不过气来。在这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令人极其羡慕的关系。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又嫉妒,心都缩紧了。“是啊!”纳塞奇金说:“我可以说一句:我这辈子过得蛮不错!求上帝保佑人人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才好。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多极了!比方,就拿我在斯科平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您讲讲吧,讲讲吧!”未婚妻说。“那天,孩子,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像老爷子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亲人了!真的!”我走进大厅,打断了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恰好
8、是莫斯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经破产倒闭的那一天。“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对孩子们继续用夸耀的口气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有大官,有宗教界人士,什么修士司祭啦,教士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吃野鸡。”“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那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很多钱吧?”“为什么白白损失?”“什么叫为什么?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
9、过我。”“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越拉得长。“它倒倒倒闭了!”他哀叫道,周身发抖,“我这可怜的人呀!”格利沙涨红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
10、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嘛!”“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是啊!必是有魔鬼支使您,您才会在我们举行婚礼前拿出那张报纸来!您就不能等到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道,她本来也张大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女人。现在她大失所望了。”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却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选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11、项是(3分)()A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更在于讽刺格利沙的拜金行为。B小说通过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有关金钱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C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格利沙对纳塞奇金前后不同的态度,突出表现了格利沙见风使舵的本性。D如果“我”不出现,纳塞奇金还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格利沙的未婚妻也不会离他而去的。5格利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6小说用大量生动的笔墨写纳塞奇金吃鲟鱼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多余,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说明。(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0分)阅读
12、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
13、8年4月20日)材料二: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合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
14、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廉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材料四:在料技成采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
15、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C. 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
16、,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断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9.
17、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4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
18、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
19、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20、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
21、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