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13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13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 南京市 溧水县 中学 2013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答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学习目标: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难点:1、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解释下列词语:诚意:修身:格物致知:袖手旁观:2、走进作者:3、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4、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呢?请写下处,上课时与同学、老师交流。二、课堂研讨(一)导入(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三)问题研讨:1、什么是“格物致知”?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
2、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与本文论点有什么关系?4、熟读课文,思考一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三、拓展延伸诺贝尔文学情结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生前酷爱文学,写过抒情诗、短篇小说,甚至还涉足喜剧,他在遗嘱中称:诺贝尔文学奖应授给曾经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谁也不曾料到,这个1909年在北欧国瑞典设立的文学奖项竟会如此长久而剧烈地纠缠着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中国人的心。 事与愿违的是,中国就是没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自1909年设立到2001年
3、,92年间共颁发93次,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98位作家获此殊荣。但人数最多,文学历史最长的中国无一人获此殊荣。难道中国文学没有理想主义?没有优秀作品?历史上,中国作家曾多次被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该奖失之交臂。 1927年,鲁迅曾被瑞典历史学家斯文赫定看好,并将被提名,但他婉然谢绝。林语堂在1944、1972、1973、1975年四次被提名。1975年被提名落选后,正值他八十大寿,他说:我们要讲道理,我们对生命不可要求太多,也不可太少,一定要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 1968年,老舍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人围到最后的投票,在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希望获得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0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课件 第二章 消息 带着露珠的新闻 第2章 4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