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导学设计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
2、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作者连线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
3、七十二人。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可敬佩的。1掌握“见”“易”“而”等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2学习选文运
4、用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3把握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1字音字形木铎(du)桀溺(n)长沮(j) 执舆(y)荷蓧(h dio) 见其二子(xin)怃然(w) 殆(di)八佾(y) 黍(sh)耦而耕(u) 耰而不辍(yu chu)2通假举要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形容高大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通“尔”,你;“辟”通“避”,躲避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回去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仪封人请见:镇守边界的官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担忧
5、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常摇动木铎来召集百姓。此处用的是比喻义八佾:舞的行列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参与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不仕无义:出来做官(2)一词多义见与易为而(3)词类活用耰而不辍: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子路从而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4)古今异义遇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子见夫子乎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是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君子之至于斯
6、也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导致(某种结果)(多用于否定或反问);引出另一话题。子路从而后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明日,子路行以告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4特殊句式(1)判断句子路曰:“为孔丘。”子曰:“隐者也。”为仲由。(2)宾语前置句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奚自?(3)介宾短语后置句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子路宿于石门。(4)省略句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遇丈人,以杖荷蓧。至,则行矣。5成语积累(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
7、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2)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6名言名句(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7重要虚词结合例句,掌握“而”的常见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和”或“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9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专题06 词语的结构-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精讲课件(部编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