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3 文言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2讲 文言文断句课时演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3 文言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2讲 文言文断句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三学案二第2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嶲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选自新唐书裴怀古传,有删改)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答案】B【解析】“日千计”是“归者”的谓语
2、,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南方”作“定”的宾语,“蛮夏”是“立石著功”的主语,各自成句,排除C。【参考译文】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他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升迁后任监察御史。姚、雋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数以千计。不久,(裴怀古)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了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来记载他的功德。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3、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答案】B【解析】根据文意,“曰”是某某说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后,与人名连用,中间不能断开,又可分析出“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故应在第一个“拯曰”前断开,排除C、D。
4、“盗惊服”意为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惊服”的主语是“盗”,应在“盗”前断开,排除A。【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任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告发别人私自宰杀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惊恐认罪。(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任殿中丞。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
5、不事也。(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A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B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C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D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答案】D【解析】“耆欲”是“少”的宾语,“欲”后面应断开,排除A、C;“不修廉隅以徼
6、名当世”中,“当世”是“徼”的状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扬雄年少时就喜欢学习,广泛阅读,没有什么书是他没读过的。(扬雄)为人不拘礼节,洒脱旷达,没有什么嗜好欲望,对于富贵不急切追求,对于贫贱不忧惧悲伤,不(刻意)修养端正的品行以在当代谋求名声。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所著的书不喜欢;不合乎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得到富贵也不去做。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
7、之。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选自元史贡师泰传)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8、/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答案】B【解析】句中“师泰领义兵出战”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久之”为时间副词,不宜放在句末单独成句,排除C。【参考译文】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1327年),(贡师泰)出仕做官,授任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父亲去世服丧,改任徽州路歙县县丞。有大臣将师泰的名字奏闻,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贡师泰)母亲去世,服丧期满,授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中有疑案,(师泰)一一详细审理判决。历任翰林待制、国子司业,升迁礼部郎中,两次提升任职吏部,任监察御史。当时平江路缺少镇守官员,贡师泰又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3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