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2专题《劝学》教学设计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2专题劝学教学设计 江苏省 大丰市 新丰 中学 语文 苏教版 必修 专题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2.背诵全文。二、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绝、假、闻”三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两个文言虚词。三、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2、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3.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要点联系:积累文中文言现象,不断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从而达到高考大纲中对学生提出的文言文鉴赏阅读的能力。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3、:1, 了解荀子其人其作品及其主张2,掌握积累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古今异议等文言现象和特殊句式。3,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
4、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二、教学目标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1、作家作品、字词正音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内容见导学案预习内容)四、 解题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
5、养高尚的品德。五、文本内容研习探究(一)朗诵点拨(1)学生读课文一遍(个体展示)(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字音、节奏、语气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3)齐读课文思考:找出本文论证观点设计意图:考察同学们对全文内容的了解(二)师生共同研讨课文1.研习第1段(1)学生齐读第1段(2)师生共同讨论第1段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句(3)再读课文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它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两层: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
6、,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非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4)学生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段。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有就中。设计意图:1。学生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培养他们古文阅读的能力 2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2.研习第2段(1)学生齐读第2段并质疑其中的字词句(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提问:作者选哪些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在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明确:跂而望 登高博见登高招 见者远顺风呼 闻者彰假
7、舆马 致千里假舟辑 绝江河(3)要求学生模仿第2段的思维推理模式,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学生讨论。教师引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有顺境,有逆境。关键在于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发扬主观能动精神,不但会利用现有的条件,而且要学会创造条件改造环境。英国首相丘吉尔本来口吃,后来成为演说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的一个典型例子。(4)学生齐读第2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教师强调应重点掌握的词语:跂致绝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的习惯3.学生朗读背诵1、2段。六、总结好了,这节课就先讲到这。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本文,下节课我们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