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镇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宜兴市 宜城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春江晚景),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阡陌交通, 。 (陶渊明桃花源记)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司马迁陈涉世家2.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3分) 繁yn( ) ln( )啬 如愿以ch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国庆节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B.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C.“人间四月天,杜鹃满山野”,春夏之交,宜南山区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D.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A规:打算 B. 果:结果 C. 寻: 不久 D. 津:渡口5.下列各项对格列佛游记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
3、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B.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C.格列佛受聘为“冒险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大人国”。 D.格列佛游记描写了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一)(12分)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
4、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
5、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注】陈平:原为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刀俎(z):切肉用的刀和板。亚父:指范增。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C怅恨久之 D杀之以应陈涉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B.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
6、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D.范增对刘邦借故脱逃而恼怒,是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沛公起如厕 会其怒 相去四十里 度我至军中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答: (二)(4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7、)答: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2分)答: (三)(7分)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蒋建国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阅读。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在信息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在“浅阅读”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我们的阅读要有行。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丰富人生体验,而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又决定了阅读所得的深浅。深陷网络束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从“宅”生活中走出来,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要把经典大书和社会大书对读,向实践学习,求取知识、造就学识、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8、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读书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吸收到消化的过程,边学习边行动,在学中用、用中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理论和知识的作用。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素质修养又有赖于阅读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阅读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个人素
9、质的过程。只有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体会阅读带来的品格绽放,才能在品味至理、品味至情、品味至性、品味至趣、品味至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地前行。(节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12说说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答: 1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答: (四)(15分)母亲的锁麟囊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
10、,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响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