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7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 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 2022高考语文二轮 高考语文二轮 2022全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
- 资源描述:
-
1、疯狂专练7 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一、(吉林长春八中2022届验收)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
2、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
3、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B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C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D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
4、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解析】“怨愤之声积”与“浸润之谮行”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爱憎不由公理”意为“爱憎不出自公理”,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授”“除”“摄”“封”也表此意。B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C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解析】“摄”不表示授予官职,指暂代官职。【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
5、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B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C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D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解析】“朝中公卿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于文无据,文中只写到张昭对张温的亲近之意。【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6、)(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答案】(1)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宜”所以”“通意”“屈”“以故”各1分)(2)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阴”“衔”“炫惑”“为己用”“有以”各1分)【参考译文】张温,是吴郡吴县人。张温从小就修养名节操守,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闻他的声名,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
7、温能和当今何人比肩?”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说:“刘基不详细了解张温的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孙权于是)征召(张温)请与相见,(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震惊,孙权为他改变态度重如礼仪。召对完毕出官,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给你,你应该明白。”(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升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和器重。(张温)三十二岁时,凭借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如果山越的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使者的道义,是只接受上级
8、布置的任务,不必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张温回答说:“我在朝廷之内没有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春秋晋大夫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本事,又没有晋国子产阐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诸葛亮见识通达,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的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蜀国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回国不久,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正碰上暨艳事件发生,于是借此机会揭发检举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春夜别友人》课件(共37张)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