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学校 2019 届高三 语文 模拟 测试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30分)一、语言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滞笨 殉职(xn) 正襟危坐(jn) 哑口无言B. 诓骗 喟叹(wi) 万籁俱寂(li) 汗流夹背C. 契约 愧怍(ku) 拈轻怕重(nin) 悲天悯人D. 甬道 鹰隼(sn) 入不敷出(f) 功名利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B项,“喟叹”的“喟”读ku;“万籁俱寂”
2、的“籁”应读“li”;“汗流夹背”应为“汗流浃背”。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 ,从人类命运 的视角调整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 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A. 构建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保B. 构造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立C. 构造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立D. 构建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3、构造”:建造。语段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抽象事物,故第一个空应选“构建”。删除B项、C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针对语段中的“国际霸权主义”,故第二个空应选“为所欲为”。删除A项。“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语境强调“人类命运”共同承受祸福,故第三空选“休戚与共”最好。“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后面是“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用“确保”。故选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3月22日,在福建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
4、同探讨数字中国的建设经验,嘉宾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全球数字化。B. 王泽山院士在火炮方面的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获得了2018年国家科技最高奖,几个研究院的朋友打电话表示祝贺。C.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宗旨,目的是集中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让社会公众懂得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职责。D. 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
5、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成分残缺,“加速”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全球数字化”后加上“进程”。B项,表意不明,“几个研究院的朋友”存在歧义,应改为“研究院的几个朋友”。C项,结构混乱,“设立的宗旨”与“目的是”形成杂糅。应删除“目的”。D项没有语病。故选D。【点睛】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
6、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 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B.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
7、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B项,句中的句号使用错误,前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中间用使用逗号。故选B。二、论述类文本(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各题。小区里的陌生人社会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区划,像村庄对于农村一样,但小区因普遍的陌生感而未像村庄那样成为一个怀念与寻根的思想空间,小区居民甚至有意淡化它的祖居地意义。很多人在小区里出生、成长,获得情感、理性和审美需求,但这个小空间的日常生活在现代思想里是一块空白,刚出现就消失,不会被文字捕捉,也就不
8、会成为历史经验。小区的日常生活在国家视野下是微小的,但微小不是簡单,它们处在政治文化的深层,属于历史中的长时段领域,与个体感受和心理密切相关。国家意志出现在各处的宣传栏里,个体生存压力催生的冒失行为不断占据它的领地。公共政策在实践中会遇到困境,即政策对于本意的背叛。小区中部空地要重新规划,去掉路面,刨坑栽树。施工前,居民与施工方产生对抗。这是政治意志在小区里的状况,其中有底层政治文化的特点。小区内部的社会力量是分散的,分散状态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而且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保护着陌生感不受干扰。熟人见面时的简短沟通不只是肤浅的语言交换,而是两种道德观或知识结构的碰撞。陌生人的相遇在这个机制之外
9、,他们有保持沉默的责任,对于美的东西要沉默,对于恶的东西也要沉默。这种品质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因其能给予制度改革以最大的宽容,并以个体牺牲以及牺牲后的忍耐化解社会不公引起的破坏性冲突,但它也加深了小空间里的陌生感。围观经常在小区出现,围观出现的地方意味着公共意识的稀缺。小区北侧有一家饭店,因违规用地,政府派来拆迁队,一个围观现场迅速出现。一部分人是小区居民,他们属于利害方,自己也有违建情况,在观看时判断政策的力度,并决定怎么办。一部分人是废品收购群体,二十余辆三轮车停在周围,车上的小喇叭暂时安静下来。另一部分是路人,他们挤在人群中等待着让人惊奇的意外。围观像个游荡的精灵,哪里有好奇哪里就有它,它
10、来得快,消失得也快,转眼无影无踪,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们以观赏者的身份出现,以陌生人的身份离去。小区在统一国家的荫护下平安无事,人来人往,一双双眼睛不断地观察、反思、沉默,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模式,个体知识变得复杂,尽管相互之间有相似性,却没有沟通的可能。它们各自躲在一处,从萌生到无限复杂,最后随着人的死去而彻底消失。情感的隔离强化了保持陌生的愿望,陌生感因现代人口的流动性而更加深刻。一群住在一起的人不能形成一个具有沟通性的情感共同体,却形成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在广阔的地域里,陌生人社会的概念并不存在,因为地域越广阔,陌生状态就越自然,对于一个小空间却不正常,一旦失去国家的荫护,它将是一堆碎片。
11、陌生感使个人将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庭,家庭过度占据私人空间,并造就了封闭的家庭知识。这类知识有多重结构,包含理性和情感因素,以及道德和审美因素,它有时会遵守法律,有时会隐秘地对抗法律,它在历史之内,又在历史之外。同时,陌生是拒绝关联性的公共状态,公共道德感的脆弱,道德评价的集体场景消失,个体的自我认同感更加坚定,也更加固执,以至于拒绝外来观点,在人群中孤独地生活。在小区广场上锻炼的人身处公共空间,却缩在个体心理世界里,在那里闲聊的人表面上身处公共空间,但他们话语分散,没有主题,偶尔沉浸于谣传中,他们是在消解无聊,而不是享受现代公共生活。社区意识在这里生长缓慢,甚至不会成形。社区意识是个体之间
12、源于制度或情感的共生关系,小区里存在这种关系,却被人忽视。这种忽视不是有意的,而是无意的,正是这种无意性决定了社区意识以及小区自治的困境。在小区里经商的人定期纳税,税款进入公共财政,又分配至小区旁边的事业单位。在这里工作的人以为自己受国家供养,而不是身边的某群人,更不是某个人。这本来是隐秘的委托关系,有人缴税,有人履行公职,确保社会正常运行,但他们相互陌生,隐秘的委托关系受到冷落,关于公共权力的契约流于无形。5. 下列关于“小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区划。B. 人们在小区里出生、成长,获得情感、理性和审美需求,但这些不会成为人们日后永久的记忆。C. 小区居民因陌
13、生感而淡化小区的祖居意义,以后也不会把它当作怀念和寻根的理想空间。D. 小区的日常生活与个体感受和心理密切相关,这种底层政治文化不会与国家意志相冲突。6. 造成小区陌生的因素不正确的一项( )A. 小区内部的社会力量是分散的。B. 国家的庇护。C. 缺乏沟通和现代人口的流动性。D. 公共意识的稀缺。7. 小区陌生感会带来后果,下列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 个人将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庭,家庭过度占据私人空间,并造就了封闭的家庭知识,这种知识有时隐秘对抗法律。B. 公共道德感的脆弱,道德评价的集体场景消失,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加强,彼此间缺乏公共关联。C. 社区意识生长缓慢,甚至不会成形,社区治
14、理出现困境。D. 公共权力的契约精神不会受到影响。【答案】5. D 6. B 7. D【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D项,“这种底层政治文化不会与国家意志相冲突”理解错误,文中“国家意志出现在各处的宣传栏里”“施工前,居民与施工方产生对抗”这是小区里底层文化与国家意志的冲突;每一个家庭中,家庭知识“有时会隐秘地对抗法律”。这也属于底层文化与国家意志的冲突。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
15、,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造成小区陌生的因素有很多,但都不是“国家的庇护”。因为“小区在统一国家的荫护下平安无事”“ 一旦失去国家的荫护,它将是一堆碎片”。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再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最后通过文中不同观点态度的比较,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D项,“契约精神不会受到影响”分析错
16、误,由于“社区意识生长缓慢”“委托关系隐秘”,权利义务关系主体间“相互陌生”导致“关于公共权力的契约流于无形”。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
17、。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三、文言文(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陶元淳,康熙中举博学鸿词科,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
18、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
19、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注】戆(zhung):愚直。相率:百姓纷纷。发审:交付审讯。鞫:审讯。定谳:定罪。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无益之费 罢:免除B. 授广东昌化知县 授:被任命C. 灰任事之心 灰:灰心D.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 全:保全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B. 县隶琼州 / 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C. 县隶琼州与黎 / 为界
20、旧设 / 土舍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D.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 / 为奸 / 元淳立撤去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B. 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C. 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D. 总督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
21、元淳,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认为刚上任罢免正直官员不妥,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11.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答案】8. C 9. B 10. A 11. 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C项,“灰任事之心”中“灰”意思是“使灰(心)”。
22、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句中,“与黎为界”说的是“县”即昌化县,与黎族交界。语意完整独立,中间不能断开,前后需要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CD三项。B项断句正确。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
23、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考中博学鸿词科”分析错误,原文是“举博学鸿词科,以疾不与试”,即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有:旧,原来;蕃,增多;时,常常;“步行阁里间”状语后置句。【点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24、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
25、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的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