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导学设计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仲弓(zhn)樊迟(fn)B皋陶(to) 有莘女(shn)C夏桀(ji) 弘毅(hn)D取譬(p) 济众(j)解析“陶”读“y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C)A在家无怨 B尧舜其犹病诸C非礼勿视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项古义为“担忧”。D项古义为“贫穷”。与今义均不同。3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举直错诸枉解析“错”通“措”,译为“安置”。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C)举直错诸枉 尧舜其
2、犹病诸何谓也 可谓仁乎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中“诸”用在句中,作兼词“之于”用;中“诸”用在句末,作兼词“之乎”用;中“何谓”是“谓何”的倒装,“谓”作“说的是”讲;中“谓”作“称为”“叫做”讲。5下列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A己欲立而立人 B尧舜其犹病诸C不仁者远矣 D死而后已解析D项停止。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B项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C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疏远。6下列句式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D)A克己复礼为仁B仲尼岂贤于子乎C仰观宇宙之大D“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解析D项宾语前置句。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B项状语后置
3、句,“于子贤”。C项定语后置句,“大之宇宙”。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2题。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使民如承大祭:承当(2)在邦无怨:怨天尤人(3)举皋陶:举荐8下列句子不含通
4、假字的一项是(B)A(樊迟)问知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解析A项“知”通“智”。C项“错”通“措”。D项“乡”通“向”,“知”通“智”。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诸:诸多C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被疏远D雍虽不敏 敏:聪明,机智解析诸:兼词,之于。10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仁人就位,坏人自然
5、远离。D孔子认为统治者取得天下后应该“选于众”,也就是要不拘一格,广泛招揽人才。解析“选于众”是子夏的观点,非孔子的观点。这里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11给文中横线处添加标点。:“,:, , ?”12翻译下列句子。(1)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译文: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3)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译文: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啊!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21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