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三专题 阿房宫赋.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三专题 阿房宫赋 浙江省 温州市 海区 中学 苏教版高一 语文 必修 二导学案 第三 专题 阿房宫
- 资源描述:
-
1、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
2、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2、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
3、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
4、便是他的一篇“发言”。3、文体简介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
5、”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廊腰缦回() 囷囷焉() 蜂房水涡() 媵嫱()()梳晓鬟( ) 剽掠() 鼎铛玉石() 逦迤()()锱铢()() 架梁之椽()庾之粟粒() 横槛()不霁()何虹 妃嫔() 管弦呕()哑()2、自读课文,整理本文的结构层次。杜牧名句积累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
6、秦淮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第一二段,解释重点词语(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3)不霁何虹()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而气候不齐()( ) (6)杳不知其所之也()( )(7)雷霆乍惊()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2)北构而西折:()(3)廊腰缦回() (4)檐牙高啄()(5)蜂房水涡:() (6)未云何龙:()(7)不
7、霁何虹: ( ) (8)辇来于秦()(9) 朝歌夜弦() (10)鼎铛玉石( )( )(11)金块珠砾()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 )(2)钩心斗角(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 )【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阿房宫楼阁之高: 阿房宫楼台之多: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哪些手法: 第三课时【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第三四段,解释重点词语(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 (2)秦爱纷奢 ()(3)人亦念其家() (4)奈何取之尽锱铢(
8、)(5)多于南亩之农夫() (6)戍卒叫,函谷举()(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9)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0)谁得而族灭()(11)秦人不暇自哀() (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合作探究】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问:用连贯的 句式,用 手法;展现了秦王朝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9、?”(注意加点字的意思)问:作者设计了两个 ,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问:(1)、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是指唐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2)、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第四课时【文言知识整理】一、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
10、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鼓作气()(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5)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人皆得以隶使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二、虚词(1)焉盘盘焉
11、,囷囷焉,蜂房水涡() 或师焉,或不焉()且焉置土石() 焉用亡郑以陪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2)而: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敢怒()谁得而族灭也()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3)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予观夫巴陵胜状()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三、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 古 今 2、明星 古 今 3、经营 古 今 4、精英 古 今 5、可怜 古 今 6、气候 古 今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辇来于秦 2、朝歌夜弦 3、鼎铛玉石 4、金块珠砾 5、楚人一炬 6、族秦者秦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