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2014年第四部分 写作 WORD版汉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与练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2014年第四部分 写作 WORD版汉解析
- 资源描述:
-
1、第四部分写作特色模块19.(2014年高考湖南卷,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 “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
2、洗了脸。(节选自杨绛记杨必)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和有创意地设计文本的能力。文段写的是杨必小时候的事情,选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杨必从楼梯上滚下来,不哭不闹,表现了她的乖巧;一是杨必不肯洗脸和睡觉,表现了她的不乖。文段在写杨必不肯洗脸时,先写她看到佣人端来洗脸水,就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然后写等到妈妈拧好热毛巾时,她就急速逃跑,但最终还是哭着洗了脸。题干要求续写杨必“不肯睡觉”的文字,从所给文字分析,杨必睡觉一定也是不老实的,也有一些与睡觉无关的动作、语言等。续写时,就可以从描写杨必的不肯入睡写起,写她的语言、动作等
3、。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答案:(示例)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喜旦娄。”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20.(2014年高考湖南卷,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
4、礼上)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注】 起:更加。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解析:第一则材料写的是为人子女的具体做法,即外出前要告诉父母,回家后要面见父母,外出交游要有确定的地方,学习要有所成就。第二则材料是说,对于父母的过错,子女要和颜悦色地提出来,如果父母不听,作为子女要更加孝敬父母,然后再进行劝谏,直到父母听从为止。两则材料说的都是子女应如何对待父母。在谈理解和认识时,可以从如今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答案: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第一
5、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谀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2014年高考江苏卷,2023)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
6、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21.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限填城市名)(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这一试题,首先需要对一些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蔡琰生活在宋代之前,而在这个时期,“东京”一般是相对“西京”长安而言的,因此,“东京”指的应是“洛阳”。答案:洛阳22.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分)()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宋史解析:C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题目要求判断列女传的出处。首先,这部作品中记载有蔡琰的事迹,所
7、以肯定不可能出自宋史。此外,从文段可知蔡琰与董卓等同处一个时代,显然是汉代后期。又排除了史记和汉书这两部作品。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2014年高考江苏卷,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B. 茅盾子夜主要描写光怪陆离、大开大阖的都市生活场景,仅第四章写到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所以此章游离了整部小说。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
8、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E.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解析:AC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项,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曹操之伪”而不是“不识刘备之伪”。“倾向”也不是“拥曹反刘”,而是“拥刘反曹”。C项,边城整部小说并不都洋溢着“狂欢气氛”,作品的基调其实是伤感的。25.(2014年高考江苏卷,25)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
9、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对名著的鉴赏,需要深入理解名著的整体写作内容。通过分析,第(1)小题要求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和“葬诗魂”的依据。这样,在具体分析时,就应该通过作品中有关“花”与“诗”的情节,分析黛玉在思想性格上的倾向。第(2)小题要求对鲁迅故乡结尾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87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专题20-语天然万古新.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