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端午日》.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日 苏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11 端午
- 资源描述:
-
1、端午日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全文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结构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进行精彩的场面描写。【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探究方法,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了解端午风俗,丰富生活经验,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的意识;2、 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2、精彩的
2、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课前准备2、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精彩的场面。来源:Zxxk.Com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中,最为热闹、团圆之意的乃是“春节”;一年中月儿最圆,又兼有思念亲人之意的便是“中秋节”;还有一大传统节日,便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学生交流端午节的由来,本地区端午节的风俗。)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湘西,看看那儿的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
3、),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2、检查预习:额角() 蘸酒(zhn) 茶峒(dng) 短桨(jing) 缠裹(gu) 伶俐(lng l) 呐喊(n) 老鹳河(gun) 颈脖(jng) 泅水(qi) 束缚(f) 洞穴(xu) 擂(li)鼓 嘭(png)嘭 铛(dng)铛3、 解释词语: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
4、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泅水:游水渡河;调理:调弄整理。三、 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来源:学_科_网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两岸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四、 合作探究:(一)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