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3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第9课 鱼我所欲也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箪食(dn)乞人不屑也(xu)B.蹴尔而与之(ji)二者不可得兼(jin)C.贤者能勿丧耳(sng)故不为苟得也(gu)D.行道之人弗受(f)所恶有甚于死者(w)答案1.DA项,“屑”应读为“xi”。B项,“蹴”应读为“c”。C项,“丧”应读为“sng”,“苟”应读为“gu”。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贤者能勿丧耳(5)蹴尔而与之(6)是亦不可以已乎(7)此之谓失其本心答案2.(1)讨厌,憎恨(2)祸患,灾难(3)假如,假使(4)丧失(5)踩踏(6)
2、停止(7)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3.CC项,“者”均可译为“的人”。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代词,他/助词,的。D项,介词,比/介词,对于。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箪食,一豆羹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4.BB项,古今意义都是“侍奉”。A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子。C项,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指钟点、时间。D项,古义:益处。今义:增加。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
3、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答案5.C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B.故患有所不辟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答案6.AA项,与:给。B项,“辟”同“避”,躲避。C项,“乡”同“向”,先前,从前。D项,“辩”同“辨”,辨别。B、C、D三项中的加点词均为通假字,A项中的加点词不是。7.默写。(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2)生亦我所欲,。(3)鱼我所欲也中“,”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4、。(4)面对“生”和“义”,远在战国时期的孟子用“,”教给我们该如何抉择。(鱼我所欲也)答案7.(1)贤者能勿丧耳(2)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4)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8.原创题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翻译:(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理解:“甚于死者”指“不义”,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之举。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
5、;踩踏后给人(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受。理解:列举两种具有侮辱性的施舍方式及其结果。表明“行道之人”和“乞人”应该受到礼遇,他们把“义”看得比“生”珍贵。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是为了宫室的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理解:用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之举,从正面论述“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答案8.AB项,理解有误,应是表明“行道之人”和“乞人”也有羞耻之心。C项,理解有误,应是从反面论述“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
6、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应当舍生取义。B.在人性方面,孟子认为人有善的天性,即人的“本心”,本文就是其“性善论”和“民本思想”的代表作。C.本文用人们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来比喻人们面对生和义的时候的选择。D.本文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孟子的大义凛然,表现了孟子的雄辩,颇具说服力。1.B 本文没有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的思想。答案2.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并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4分)2.舍生而取义 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每空1分
7、)答案3.清代诗人陈睿思的诗句“途穷厌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和课文中哪句话的意思相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3.【答案示例】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分)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进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2分)【解题思路】诗句的意思是:到了穷途末路也厌烦世俗的白眼,即使饿死也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食物)。这与文中的“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文中作者举了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的观点,进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答案4.文章
8、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4.【答案提示】合理即可,但必须围绕“有必要”来作答。(3分)答案5.某班开展“走近孔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9分)(1)【圣哲风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国人,被后人尊称为。(2分)孟子名,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家大师。他所提倡的“”与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2分)(2)【成语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其中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几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