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精品课件(部编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课时 精品 课件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诗词主旨05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朗读指导03 CONTENTS 教学目录词意速通04诗词赏析 06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善书,“宋四家”之一。走近作者卜算子,词牌名。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这首词即描写了词人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创作背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2、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朗读指导 xng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枝叶稀疏的桐树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知晓幽居之人栖息词意速通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译文: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滴漏声断了,夜深人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鸿之影。译文:它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头,心里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栖息
3、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诗词主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寂寞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诗词赏析后两句先是描写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随即又引出“孤鸿”这一形象。这两句中的人、鸟形象极富象征意味,“孤鸿”的掠影更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下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