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3)第1单元课件: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共31张PPT)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痛与不痛的秘密
- 资源描述:
-
1、痛与不痛的秘密韩济生韩济生,1928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特点(一)采用神经化学方法阐释了针灸镇痛理论(二)开创了针灸戒毒的新途径(三)为培养科学事业的继承人而无私奉献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人类揭示痛与不痛秘密的过程。课文不但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而且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晕厥()成瘾()灸()艾脑啡肽()羟()色胺乙酰()胆碱穴()位 癫痫()1、通读全文,理一理镇痛研究的进程。时间研究发现发现的价值170年前20世纪六十年代初后来1973年1975年德国科学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我国科
2、学家发现把极少量吗啡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结构,只有左旋吗啡有止痛作用,右旋没有。发现“吗啡受体”,并证明人、猴、猫、兔等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吗啡受体”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存在于动物和人的脑子中,作用与吗啡相似的物质,起名“脑啡肽”吗啡有很好的镇痛效果,但有耐受性和成瘾的缺点。说明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使人们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专管止痛。说明“吗啡受体”是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结构,并使人们推想出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揭开了“痛与不痛的秘密”(人脑中脑啡肽太少,痛觉就特别敏感;反之,
3、痛觉就迟钝)、“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具体含义是什么?比喻。科学中的难题往往需要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等各方面专业人士从不同的领域多学科共同努力,才可以解决。2、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左旋吗啡和右旋的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打比方。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接受,同时生动形象,增加了文章的情趣。、“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能否举出事例说明科学幻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古代
4、的万户幻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多少年后,人类发明了飞机、宇宙飞船。3、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解释中医针刺镇痛的科学原理中医早就知道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疼痛性疾病,甚至可以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刀做手术。针刺镇痛的原理之一就是针刺是引起脑啡肽产生和释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把身体原有的与疼痛作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说明方法 1、这篇文章介绍了镇痛研究的发展进程,但全文并不是散乱的成果简介,请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研究过程中的每个发现紧密联系起来的?明确: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比如第2段开头,“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第3段开头,“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第4段开头,“
5、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趣尤其强烈”。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让读者明确地看到镇痛研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2、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一个医学研究问题,专业性很强,但是普通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难懂,是为什么呢?明确: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讨论总结本文的中心主旨:本文通过揭示痛与不痛的秘密,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找寻“吗啡受体”和“脑啡肽”的过程,以及镇痛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广阔的前景。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科技文阅读解题步骤顺口溜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
6、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四大角度(一)语言的分寸:(二)概念间的关系:(三)判断的性质:(四)句间关系:课堂训练下面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的科技文阅读为例来作一个具体的说明。植物睡眠之谜(1)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2)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75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