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七律.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教案 七律
- 资源描述:
-
1、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课文简说。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 透过诗句领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课前准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长征。一、导入
2、解题师: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这就是长征路线图(出示课件):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师:知道什
3、么是“七律”吗?(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二、初读,理解诗意1、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看屏幕(出示带音诗), 先读词,后连句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3、放录音,听朗读,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师: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4、学生参照注释和自己所查资料理解诗意。5、师: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大家的帮助?都可以说。交流(预设):(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相机理解对应的诗句。(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天津适用)2013高一语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2(语文版必修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