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9《人间词话》十则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 资源描述:
-
1、9人间词话十则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因:凭借。B.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绝:绝妙。C.众里寻他千百度度:次。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衡量。解析A项,因:因为。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吾属今为之虏矣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A.词以境界为最上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C.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D.境非独
2、谓景物也解析B项,豪杰之士:古义,有才华的诗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答案B4.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B.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C.因大诗人所造之境D.于此二事皆未梦见解析B项,豁:使动用法,使开阔。答案B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
3、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4、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写之境,
5、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写:摹写。B.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格:格调。C.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遽:匆忙,草率。D.东坡之词旷旷:空旷。解析D项,旷:旷达,超旷。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由动之静时得之必经过三种之境界B.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C.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D.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为伊消得人憔悴解析A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B项,因,因为。C项,动词,是;动词,称为。D项,动词,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
6、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B.第二段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C.第三、四段从主体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D.第七段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解析第三、四段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2)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参考答案(1)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7、(2)没有二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捧心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情采(节选)南北朝刘勰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4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