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篇目二大学之道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篇目 大学 道学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4课 篇目(三) 大学之道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
2、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嘉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嘉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作者简介: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
3、文经学的开创者。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注释1.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3.亲民:亲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 4.止:至,到。 5.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6.静:心不妄动。 7.安:所处而安,性情安和。 8.虑:思虑精详。 9.得:处事全宜。 10.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 11.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12.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13.格物:推究
4、事物的原理。 14.庶人:普通百姓。 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三纲”,交代达到“至善”的途径。第二部分(第2段):点明大学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四、导读理解1、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答: _明确: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首先,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8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