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二调考试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衡水市 第十四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下学 期二调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二调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
2、。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
3、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
4、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
5、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
6、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
7、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
8、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
9、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
10、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
11、。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被联结起来,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B“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注重“整合”,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C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多元媒介会对教学造成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活动面临严峻挑战。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注重阅读元素的分
12、拆和关联,就能实现读懂思维之美。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媒介阅读让阅读者身份多样化,人人都可能成为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C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常与影视阅读结合,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泛在化,将利于激活经典名著的生命力、挖掘其多重教育价值。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3分)A在观看话剧视频雷雨后,学生们分角色饰演课本剧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B学习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全班同学分组
13、讨论后给屠呦呦写一段颁奖词。C在学习鸿门宴时观看电影鸿门宴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编写电影剧本的大纲。D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与妻书作者林觉民烈士的事迹,并组织写诗祭奠活动。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5目前,各学校正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围绕这一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该如何进行?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提出你的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棵树的故事王建平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春节刚过完,西村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
14、一番考察后,拟定一个议题: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疏松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隐患区,入夏前必须搬下山。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真是有福。哪料,风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里,他心烦意乱,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心想,住山上五六十个年头,那坡那梁那路那草那花那田那地的样儿全将在心中,我跟它们知根知底知深知浅知冷知暖的日子数不清,哪舍得离开呀?这天朝阳照亮山梁,刘有福开门晒太阳,门一开就跟门外的人照上面。见村长第九次上门来,刘有福一下蹲地上,勾下头。村长说,五叔,这山上真的那么好吗,山高路难行,这些年夏天的暴雨季节夜里,你和五娘做过一个完整的梦没?刘有福没出声,他咋会
15、不知山洪的冲击声跟雷声搅在一起,夜里可吓死人了,他和老伴常常缩在墙角听天由命老伴去年病故想到这儿,他抬头吭了一声。“我的老房子搬下山?”“肯定的。”村长应。“我的鸡鸭猪狗牛全下山?”刘有福又问。“那是必须的。”村长应。“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当当然”村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遛出了几个字。瞬时,他才明白老人家的愿望。老人家的那棵树太大太粗了,要搬下山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刘有福老屋前有一棵黄桷树。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守将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拄
16、着手上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没想到呀,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粗壮得两人合围。树体歪斜,长相怪异,主枝横伸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刘有福常想,树是爹,爹是树,这么些年有爹陪伴心里总是满满的。住西村山脚下的二宝,四十岁不到,闯荡过好几个省,是村里村外的大能人。二宝每次来见刘有福,嘴皮子都热乎极了。二宝第三次上山,五叔前五叔后贴住刘有福的屁股转。“五叔,”二宝向刘有福敬上带把儿的烟。“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叭”刘有福将一口痰射出两米多远。“3500元呢?”二宝脸上堆积着笑。刘有福的目光移向树,眼晴不动了。那树,古态盎然,叶片儿油绿光
17、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嬉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福眼晴湿了。“五叔,5000元怎么样?”二宝加价。刘有福手中烟锅嘴儿在地上敲了敲,起身扛起一头白发迈向老屋。二宝没想到,他五叔在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说,侄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刘有福牵着牛在草地吃草,他远远地望着新栽下的树干,入神了,连二宝的侄儿小强来到自己面前也没察觉。“五爷,二叔是真心想得你的树,活树没到手,等树死了,他还要来买。”小强对着刘有福的耳朵说。嗯?刘
18、有福回头盯住小强。“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树会死?刘有福眼晴闪烁一下。“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生石灰。”小强接着说,“化学课学过,生石灰被水泡散了就成了石灰水,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春去秋来,刘有福的树发出的新芽变成了嫩绿的小叶儿。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二宝埋下去的生石灰还没化开,要不刘有福独自来到镇上的学校,他为并不沾亲带故的孙子小强交了5000元的生活费。面对老师的询问,刘有福说,谢老师啦,
19、那娃儿的书没白读!(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长九次上门劝说刘有福入夏前搬下山,主要是因为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疏松山体,在暴雨季节一旦发生泥石流,就会危及生命。B刘有福一听要他将家搬到山下,就紧闭了大门,拒绝来访,是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的地方,不愿意搬家。C老树躲过被遗弃在山上的劫难,既是得益于村长答应刘有福可以连老树一块搬迁,更是因为刘有福肯为大树用心争取、付出。D刘有福赞叹“那娃儿的书没白读”,不仅是指小强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更是指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小强的心中有良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树被搬下
20、山,看似平安,但二宝并未死心,而是偷偷在树坑中埋下生石灰,打算把树烧死了再夺取老树。这一情节看似意外,但并不突兀。B二宝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一开始的热乎以及他热心帮忙搬树,后来却在树坑里埋下生石灰企图害死老树等内容,塑造了二宝的机智且狡诈形象。C小说画线处关于黄桷树的描写形象而富有诗意,描绘出刘有福一家与树相伴相融的和谐画面,这样的描写强化了刘有福对故宅、老树的不舍之情。D小说在讲述大树命运故事的同时,写出了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同时也批判了二宝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行为。8简析刘有福的这一人物形象。(4分)9小说叙述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21、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