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4 我要的是葫芦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4 我要的是葫芦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葫芦 名师 教学 设计 新人
- 资源描述:
-
1、14.我要的是葫芦【课前解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芦,却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很好地契合本单元“思维方法”主题。关注课题: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我要的”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关注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也表现出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第2至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过程。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儿也不在意,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
2、小葫芦”时的心理活动和自言自语表达了对蚜虫的不屑,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和叶子。他只希望小葫芦能快点长,长得比南瓜还要大才好。邻居的劝告和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最后得不到葫芦是必然结果。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种葫芦人不懂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任由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到头来小葫芦掉光而一无所获。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因为生字都是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掌握。本课需要书写“棵、谢”等8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如“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的第二笔捺变点,“言”最上面的横要写
3、的长而平正。关注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教学目标】1.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 “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 “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
4、】多媒体课件、教具(葫芦、叶子图形)【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学习课文第1、第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葫芦1 认识“葫芦”。引导观察:看,这是什么?葫芦娃娃和你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葫芦。我的腰细细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在我很嫩的时候人们把我当蔬菜食用,我老了以后硬壳可以当器皿盛东西。出示课件2: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跟
5、葫芦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音:“芦”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单独念的时候,或者词语由它带头时,应该读第二声,比如“芦苇、芦笋、芦荟”。出示课件3:根据反馈指导后再读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葫芦,通过出示葫芦图可以让学生见识一下,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读课文,找生字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个故事,并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2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出示课件4: (2)全班齐读。(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无音节生字。并请学生观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出示课件5:图片联想识字:藤 出示课件6:联
6、系语境识字:谢谢 出示课件7:和熟字比较:寒-赛 出示课件8:3指导读词:这些生字同学们都会认了,现在这些字都找到了它的朋友变成了词语,同学们还会读吗?出示课件9:三、再读课文,梳理因果1.文中两幅插图作比较,发现不同。预设:(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绿绿的,一是叶子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2根据发现,确定两幅插图分别对应哪个自然段。出示课件10:3.学习第一自然段。(1)第一句中“一颗葫芦”和题目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板书贴纸观察,明白“一颗葫芦
7、”包括: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题目中“葫芦”只指小葫芦。出示课件11:(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2)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重复读: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板书:长满了绿叶)理解“谢、挂”在文中的意思。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出示课件12:(3)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出示课件13:4学习第4自然段。
8、(1)学生自由读本自然段,同桌交流小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变黄都落了)出示课件14:(2)出示蚜虫图片,感受蚜虫的危害。出示课件15:(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出示课件16:学生读一读,哪一句要好一些?为什么?品读体会,第三句更好,它写出了葫芦的变化。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来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朗读时要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出示生字。棵、盯、治、怪 出示课件17:2指导书写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