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17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17练 WORD版含答案 2022 届高三 语文 课时 作业本 117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17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这本书的语言拒绝晦涩难懂,尽量用极简的表达,图文并茂, 。这样的极简表达, 画龙点睛式地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松记忆的要点,也给老师或家长留足了“发挥”空间上下对比,左右参照,中华历史,世界时空,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兴亡更替、社会生活、空间地理、世界视角,是中国通史墙书构筑的四维史观,读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 历史,( )。“兴亡更替偏向于政治,“社会生活偏向于 ,“空间地理”
2、偏向于大江大河、明山秀水,“世界视角”偏向于纵向对比这其中,“世界视角”是比较有意思的,通过这个视角,可以轻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线上的东西方在发生着什么,比如1763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2年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0年后,纪晓岚开始编纂四库全书;13年后,美国建立。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B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C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
3、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D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一览无余 虽然 反思 人情世故B一目了然 既 切人 风土人情C一目了然 既 切人 人情世故D一览无余 虽然 反思 风土人情3.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B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C或者兴趣爱好不同,或者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D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选择“
4、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发现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这一消息引起了正在德国举行的第62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会的高度关注。 ,普通民众或许会感到陌生, ,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长期以来,希格斯玻色子被猜测是物质的质量之源,负责引导规范变换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是惯性质量的来源,是一个“能量子”。 ,正好是从实验结果的角度,证实了“能量子”的存在,为理论提供实验数据基础。 5.把下面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80个字。(5
5、分)对于用户十分敏感的“支付信息”类APP,网络安全实践指南一一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明确表示,只有网络约车、网络支付、网上购物、餐饮外卖、金融借贷、房产交易、汽车交易等7类APP才有必要收集用户的支付信息。例如网络支付APP,收集的必要信息包括手机号码、账号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交易信息、交易身份验证信息等6种信息。此外,支付机构通常还会提供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验证方式,但由于生物特征信息比较敏感,应再次告知用户并获得用户同意,并应优先采取本地终端认证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借贷类的APP读取联系人信息时,应允许用户在金融借贷应用中手动输入紧急联系人信息,而不应强制读取
6、用户的通讯录。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李 白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昨梦江花照江日,几枝正发东窗前。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起笔设问,通过看似不合常理的询问,表达对族弟李襄的送别之意,构思巧妙。B.三、四两句写梦回家乡,看到红日江花互相映衬,窗前的花儿正值开放,色彩明丽。C.五、六两句紧承上文,写梦醒之后心情悠然,魂魄随越鸟南飞,情感抒发委婉含蓄。D.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均借用梦境
7、,想象丰富,情感充沛,读后如同身临其境。7.综观全诗,诗人在送别李襄时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敢于直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 , ”,概括了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劝谏唐太宗治国应善始克终。(2)短歌行一诗中的“ , ”两句,是曹操化用古语,以山和海作比喻,表明自己渴望延揽人才的深意。(3)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 ”,那么秦朝就不会灭亡。两种说法均切中肯綮,深刻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很多人早就敏锐地注意到
8、: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知识大爆炸,令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无知。相对于人类知识的庞大总和,我们穷尽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无知渐渐不再被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必了解具体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想用的时候在哪儿能找到它。获取知识的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具体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砖,搭建起你的认知体系之墙,这面墙并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填满。有些空缺,你的确可以有需要时再去填补,但是,假如空缺的地方太多,墙就会塌掉。所以,即使网络使知识近乎“唾手可得”,掌握具体的知识,仍然无比重要。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
9、迁移中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颇有深意。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但是,假如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呢?甚至,假如你连“我需要去搜索”这一点都不知道呢?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真正的一无所知,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知识的无限与人力的有限,毕竟是事实。既然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学习方式自然也得做出改变。有人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那种学习是“应试型”的,问题和答案都很明确,只要系统、完整地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拿到满分。所以,学习最需
10、要的是勤奋和专精。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领域的知识,我们的大脑都不可能全部装下。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专业过时了”正在从一个笑话变成值得警惕的现实。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身也不知该归入哪个系统、哪个领域。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可能需要翻几十本书、搜索上百个网页、涉猎多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像侦探破案一样,抓住一点线索慢慢深入调查,最后寻得真相。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
11、,不需妥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选自周飞亚当知识流向“云端,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3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有不少人不再把无知当作大不了的事,他们依赖于需要的时候去网络上获取知识。B人们并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有些知识可以在需要时再去掌握,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这样才能提出问题,既而去寻找答案。C威廉庞德斯通所说的“元无知”,就是觉得“无知”并
12、不可怕的那种无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D知识无限而人力有限,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这就决定了无法再追求知识的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今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不必了解具体知识的错误思想,既明确了论述的话题与方向,也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B文章借“砖”和“墙”进行比喻论证,说明学习既不必追求没有“空缺”,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形象地阐述了具体的知识和认知体系的关系。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以前的“应试型”学习与现在的“破案型学习进行对比,强调我们与知识的关系变了
13、,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D文章第四段通过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我们对知识的获得却越来越容易,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B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上,人们除了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C以前的学习可以称为“应试型”的,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现在的学习是“破案型”的,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D在当今社会,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五、文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