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造宣言教案(部编九上语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创造宣言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创造 宣言 教案 部编九上 语文
- 资源描述:
-
1、21* 创造宣言【教学目标】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批驳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归纳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明确材料和观点的关系。3.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语言特点。4.归纳概括“宣言”文体的基本特点,理解“创造”的意义。5.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教学难点:(1)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陶行知作家作品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1)许多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都会丧失自信心。那么,如何重树自己的自信?如何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呢?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21* 创造宣言(出示课件2)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 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作家、教育家是谁吗?预设:他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师:(出示课件4)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他先后创
3、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2.文本知识什么是创造?(出示课件5)“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什么是宣言?(出示课件5)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这里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3.背景资料教师:我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议论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议论文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预设:(出示课件6)创造宣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
4、”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二) 预习检查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7)2.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8、9)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0、11)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山穷水
5、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以走了,比喻陷入绝境。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鲁钝:愚笨,不敏锐。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教师点拨: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出示课件1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同学们,梳理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出示课件13)(学生
6、讨论,分析抢答。)(出示课件14)学生1:第一部分(第1段):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学生2:第二部分(第2-4段):阐述教育者的创造。学生3:第三部分(第5-11段):批驳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学生4:第四部分(第12-16段):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呼吁创造。四、 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批驳了哪些观点?是用什么方法来批驳的?(出示课件15)教师提示: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预设: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语句出示: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
7、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6)预设: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出示课件17)(学生默读课文第6段,师生分析回答。)师生分析:预设: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出示课件18)(学生默读课文第8段,师生分析回答。)语句出示: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只好哑口无言了。预设: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出示课件19)(学生默读课文第9段,师生分析回答。)语句出示: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预设: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不能创造。(出示课件20)语句出示: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