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一号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 名师 一号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 解析 限时 粤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双基限时练(十四)3.14 孔孟两章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论(ln)语羽扇纶(un)巾沦(ln)陷 美仑(ln)美奂B木椟(d) 穷兵黩(d)武赎(sh)买 案牒(d)劳形C孝悌(t) 进士及第(d)睇(t)视 成本递(d)降D洿(w)池 胯(ku)下之辱垮(ku)台 纨绔(k)子弟解析A仑轮;B.牒牍;C.睇:d。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一阵剧烈的震颤,一座座大楼转眼间便分崩离析了,这就是地震,这就是大自然在显示它不可抗拒的力量。B这所学校的条件尽管不大好,但这里有我们喜欢的专业,咱们既来之,则安之,先搞好我们的学业
2、再说吧。C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来自饱经战乱,遭受萧墙之祸的伊拉克的体育代表团的身影。D这次高考,他的确成绩不好以致落榜,你可不应该嘲笑他,尽管你考上了,而且考得不错,你笑他,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吗。解析A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彻底瓦解;C.萧墙之祸:内部产生的祸患;D.五十步笑百步:喻自己与别人一样有不足,只是稍微轻一点,就去讥笑别人。答案B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危而不持危楼高百尺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去国怀乡C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吾疾贫富不均解析A前“危”摇晃,后“危”高;B.前“国”诸侯的封地;后“国”都城;C.前“过
3、”责备,后“过”过错;D.都是“厌恶”或“痛恨”。答案D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列:充任职位)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加”含义不同)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捡”,拾取的意思)D王无罪岁(岁:年成、收成;与“人寿岁丰”的“岁”含意相同)解析C检:约束。答案C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A都是把当作;B.前“或”有的人,后“或”有时;C.都是“按照”;D.都是代词“这”。答案B6下列各句的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你的过错吧)B申之以孝悌之义。(用孝悌
4、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C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样,天下的百姓都到你这里来了)D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把打仗的道理给你讲明白)解析A译错“过”;C.译错“斯”;D.译错“喻”。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7孔子“治国安邦”的理论是什么?(用原文答)答:_答案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
5、寡,安无倾。8孔子指出冉有和子路违反了这个原则,孔子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答)答:_答案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9孔子揭露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和恶果。这个实质和后果是什么?(限9字)答:_答案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10翻译下列句子。(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_(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文:_答案(1)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顺,就加强文政和德教吸引他们前来。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生活)。(2)国家四分五裂都不能保全,反而谋划着在国内使用武力。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6、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
7、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8、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旄倪(mo n):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B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C五旬而举之举:攻克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解析放,流放,放逐。答案A12下列各组句子
9、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日不知其亡也 吾其还也B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武王伐纣,有诸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劳苦而功高如此解析B项介词,凭。A项代词,他;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C项兼词,“之乎”;兼词,“之于”。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答案B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A BC D解析是对何谓故国的评论。是齐宣王想假托顺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8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