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早操1 沪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早操1 沪教版 一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早操
- 资源描述:
-
1、做早操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
2、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学总目标:1在故事情境中正确认读“早、令、排、公、队”5个生字,
3、学习笔画“横撇弯钩”;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描写“早、队”。2正确朗读儿歌,不加字,不漏字,初步体会花鹿姐姐的心情和大家做操时的快乐。3复习巩固所学的拼音,正确拼读音节。4看图,用“谁干什么”进行说话练习。5在卡通形象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续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5个生字“早、令、排、公、队”。2、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会按笔顺正确描写“队、早、”2个字。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
4、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难点】1、认识本课5个生字“早、令、排、公、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故事情境中正确认读“早、令、排、公、队”5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撇弯钩”;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描写“早、队”。2在情境中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初步体会花鹿姐姐的心情和大家做操时的快乐。3在卡通形象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小动物头像、蓬蓬贴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1出示卡通形象蓬蓬,学生与蓬蓬互相问好。2创设情境,复习拼音:zcsuoui,和蓬蓬一起拿参观动物森
5、林学校的树叶门票。3学生拼读门票上的音节:zuzoco教师评价(蓬蓬贴纸)4板书课题:做早操学习生字:早。用好办法记住“早”。(加一加;减一减)二、故事情境中认读生字及儿歌1仔细听录音,听清楚“谁在喊口令?”“操场上又有哪些小动物在做早操?”2指名回答:“谁在喊口令?”(1)教师在黑板上贴“花鹿姐姐”的图片。(2)出示:花鹿姐姐喊口令,(3)教师引读:谁喊口令?花鹿姐姐在干什么?(4)学习生字:令指名读分析字形(5)语言训练:你还听到过谁喊口令?怎么喊的?(6)教师评价3边看书本边听录音,听清楚“操场上有哪些小动物在做早操?”(1)教师关注学生看书的学习习惯。(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