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21 古诗 两首望 天门 新课
- 资源描述:
-
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人教新课标 【课前】:师:前一天,和大家初步见了一个面,知道大家古诗背得特别好。上课前,我们来背背诗,好不好?背李白的,不过有个小要求,要和诗。知道什么是和诗吗?和诗就是别人在背的时候,恰好你也会这首,你就插进来轻声和着背。老师先来背一首(老师,学生一起背了4首李白的诗)师:刚才我们背的诗都是唐朝诗人(学生:李白)的,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生:李白是诗仙。生:李白爱喝酒。师:对,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请大家认真读读李白的简介,注意两个红色字体的词。(课件: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开课】师:李白,在中国人的眼里,不再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名字,它和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连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唐朝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李白的诗奔放炽热、豪气回荡,深受百姓的喜爱,千年传唱不绝,许多书法大家都把他的诗作为自己的作品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先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看看是李白的哪一首诗。(教师课件出示一幅望天
3、门山的狂草书法作品。)师:会看吗?怎么看?生:从右往左看。生:从右往左竖着看。师:对,那是李白的哪一首诗?生: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从“孤帆”这两个字看出来的。师:有“孤帆”这两个字,但不是这首诗;生:是毛泽东的长征师:不对生: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第一句里有一个“中断”,还有“楚”字特别清楚,所以我猜是望天门山。师:对,就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大家读一读。(生看着书法作品,读诗)师: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生:好,行笔很舒畅,让人感受到了诗里的气势。生:我觉得不好,因为太潦草,简直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师: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从小就要开始培养自己欣赏美的品
4、位和能力。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天门山这首诗,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题目。生:(写完后)老师,你这个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大,这么高?师:你说呢?生:我想,是因为山很高,很大。师:对,(出示课文注释)两山高大雄伟,隔江对峙,好像天上的大门,所以叫生:天门山。师:你们对这首诗已经熟到能背了,我们一起来默写这首诗。我在黑板上默,你们在下面纸上默,看谁默得又快又好。 (出示课件:插图,师生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共默望天门山,老师默到一半,就有学生示意已经默完)师:今天,姜是嫩的辣,超过老师了。我来检查你们是否默得好,有没有错别字。 (师下位检查,并提出评价意见)师:(拿起一女生的作业本)你的字写得比我好,又默
5、得快,我们俩,你拿第一。 (又拿起一男生作业本)你涂改了两个地方,哈哈,我们打了平手,你默得比我快,但我默得比你好。师: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己自学,轻读,思考)生:楚江是指长江吗?生:楚江是指把流经古代的楚国的这一段长江。师:对,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生:(摇头)没有。师:诗歌的意思,只要弄明白大概的就可以,蒙蒙胧胧,半明半白即可。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看着屏幕上的插图,我指到哪里,你要很快地读出相应的诗句。(教师颠倒顺序指着插图,学生很快读出了相应的诗句)师:不错,但
6、还不够,来点难度大一点的。请同学们用一个动作来表示每一句诗句。(请一学生上讲台演示)师:好,看来大家真把诗的大概意思弄明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齐读。 (学生齐读)师:(指着黑板中课题里的“门”字)从天门山这个名字,你感受到天门山什么样的气势?生:我感受到雄伟的气势。师:那这首诗该怎样读?生:我觉得应该要读出这首诗磅礴、奔放的气势。师:请你来读读。(学生仍然没有读出气势来)师:听我来读读。(教师读完,学生热烈鼓掌)师:你为什么鼓掌?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好,读出了气势,让我总觉得热血沸腾。师:老师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生:动作上表现了,特别是最后一句结束,老师有力地把手往上一举。生:你把“
7、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一句读得相对快一点。生:老师把“孤帆一片”连在一起,“日边来”每一个字分开来,高昂地读了出来。师:好,好。读诗要有感情,关键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处理。望天门山这首诗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生:我觉得第一句很有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个“开”字,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师:这是一种“劈山开流”的气势。(板书,劈山开流)生:“碧水东流至此回”,也可以看出来。回,江水到这里就回去了。师:回到哪里去了?回到源头去了?生:(大笑)不是。师:那是什么?生:江水冲下来,河道收窄了,撞到前面的山石,就形成了“回”的景象。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回”,是指旋涡。师:说明水生:很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