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3_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教学 反思 古诗 小儿 垂钓 人教版
- 资源描述:
-
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人教版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在提前学习的视频中,我指导孩子读好了诗歌,特别强调了易读错字“蓬”、“稚”和后鼻韵音节“映”、多音字“应”等读音,区别了易混淆字“钓”和“钩”,并且指导了“垂”的笔顺笔画,还让孩子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入手,而是直接出示了诗歌的画面,让孩子们说说画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孩子最容易看到的就是一个钓鱼的小孩和一个大人。于是,我就让孩子从诗中
2、找出哪些字句写出是小孩在钓鱼,有的找到了题目“垂钓”,有的找到了诗句中“学垂纶”,就势理解了“学垂纶”中的“纶”是钓鱼的丝线,就是学钓鱼的意思。再指导看图并结合诗歌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子,从而理解了“蓬头稚子”的意思。接下来,边看图边读诗说说哪一句诗是写这个小孩怎样钓鱼的,孩子很容易找到“侧坐莓苔草映身”这一句,再从图中知道是侧坐在长满青苔和草的河边。然后,再看图上那个大人,猜一猜那个大人是在干什么,有的孩子说是在问路,有的孩子说是在问“小朋友,你在这儿干什么呀?”,有的孩子说是在问“小朋友,你钓到鱼了吗?”答案丰富多彩,我又顺势补充了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再一句话引过来
3、:“不管这个人是在问什么,这个小孩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哪个词?”学生很容易找到“遥招手”,学生很容易把“招手”理解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招手”,于是,我让孩子先做了做动作,再区别了“遥”和“摇”,正确地理解了是“摆手”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小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学生能很轻易地回答是怕鱼受到惊吓,吓跑了,了解到这真是一个认真的小孩子。就这样,边看图边理解边读诗,学生在很轻松地氛围内理解了诗歌,朗读也不由地从最开始的读准慢慢地向读好转变,尔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很轻易地背诵下来。在预习视频的学习基础上,这节课,我没有再牢牢束缚在生字的认读、教学中,也没有按以前学诗固定的模式一读二讲三读四背,而是像谈话一样边看图边完成了学习内容,学生兴趣浓,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而且,由于生字学习已经完成,这节课还剩下了比较多的时间,我则根据群文阅读的理念,找了两篇细节描写传神的诗歌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一则是课内诗歌,一则是课外诗歌,既复习了知识又增加了积累。应该说,“微课”的录制与使用的确让我们的课堂轻松起来了,但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什么,这还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