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海中救援1 沪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海中救援1 沪教版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救援
- 资源描述:
-
1、海中救援 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
2、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唯一、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
3、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唯一、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
4、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1)指名读句子(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于大海。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1)齐读句子(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
5、人去强迫,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3)学习生字:警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组词(4)学习生字:援拼读音节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组词(5)学习生字:营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集体书空“营救”其实就是救援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海中救援。4、板书课题:7 海中救援5、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2)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2)
6、集体交流生字:搏:A.拼读音节B.集体书空C.齐读词语集:A.拼读音节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C.组词汉:A.拼读音节B.分析字形结构C.同音字辨析:汗、汉D.组词唯:A.拼读音节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C.查字典理解“唯一”:只有一个、单单一个依:A.拼读音节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C.组词靠:A.拼读音节B.分析字形结构C.组词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汉斯汉斯的母亲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
7、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