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_浙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设计 再见 亲人 浙教版
- 资源描述:
-
1、6再见了,亲人一、 教材分析1 背景知道来源:Zxxk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
2、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2 教材特点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
3、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2 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3 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4、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四、教学准备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了解背景及课文主要内容。2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给课文分段。3 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二) 教学过程(1) 读课题,“亲人”指什么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谁的称呼?这样称呼说明什么?(2)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感情如同亲人一般呢?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见“背景知识”)2了解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