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预习作业-第四单元语文S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一课一练 预习 作业 第四 单元
- 资源描述:
-
1、13.一鸣惊人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点拨:略。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字:战()君()臣()侯()犯()夺()池()危()宫()庭()普()通()忠()多音字:冷饮()饮()马供给()送给()注意:“宫 、庭”的写法和笔顺。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加点的词语重点理解。危在旦夕劝谏饶有兴趣恍然大悟点拨:见“字词详解析”。搜集有关“语言魅力”的小故事。 点拨:见“学考拓展”。1.课文通过的故事,表现了淳于髡的。2.联系课文,说说齐威王的“一鸣惊人”表现在哪里?点拨:1.见“主题解析”。2.见“重难讲解”。说说淳于髡是用什么办法说服齐威王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点拨:见“教材习题答
2、案”。通过预习,一定有收获和疑惑吧,写下来吧。1.收获:。2.疑惑:。14.灵隐题联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点拨:略。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字:苏() 访() 曾() 寺()量() 扮() 尚() 茶()悦() 凡() 讨() 竟()词()多音字:看着()着()急衣着()着()数注意:“竟、寺”的写法和笔顺。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加点的词语重点理解。议论打量攀谈等闲之辈名满天下话不投机面红耳赤点拨:见“字词详解析”。搜集几副经典对联。 点拨:见“学考拓展”。1.课文讲述了苏轼灵隐寺求见方丈,方丈态度因来者身份不同而不同的故事,讽刺了。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方丈对苏轼的态
3、度前后有什么变化?点拨:1.见“主题解析”。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见“教材习题答案”。课文第段中对方丈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好在哪里?点拨:1.见“教材习题答案”。2.见“重难讲解”。“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