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作业.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作业 安徽省 中考 语文 第一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文言文 记承天寺 夜游 作业
- 资源描述:
-
1、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林所居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解衣欲睡 欲:(2)念无与为乐者 念:(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5)临溪放杖依山坐 临: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3.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了“月”的特点;定林所居写出了“山”的特点。(2分)4.记承天寺夜游和定林所居都写到了“闲”,试分析苏轼和王安石的“闲”分别传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境。(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
3、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丙】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节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注】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楯(shn):栏杆上的横木。缭绕:迂回,回环
4、。摩戛:摩擦。迟明:黎明。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水中藻、荇交横交横:(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3)二三子相顾而惊 顾:(4)因追记之 因: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3.【甲】【丙】两文所描写的“月”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在表现这一特点时,所用的写作手法有何不同?(4分)4.【乙】文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和【丙】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三、2021合肥45中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5、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闲步前庭。庭中有西番菊两株,其花大如盘,簇瓣无心,赤光灿烂,黄菊为之夺艳。前楼亦幽迥,庭前有桂花一树,幽香飘泛,远袭山谷。余前隔峡盘岭,即闻而异之,以为天香遥坠,而不意乃敷萼所成也。桂芬菊艳,念此幽境,恨无一僧可托。还饭旧寺,见炊饭僧殷勤整饷,虽瓶无余粟,豆无余蔬,殊有割指啖客之意,心异之。(节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有删改)【注】幽迥:深远。敷:铺展,铺开。啖:给吃。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38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