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单元教学评价(月考)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19523
  • 上传时间:2025-11-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1.9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安徽省 合肥市 第六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10 单元 教学 评价 月考 语文试题
    资源描述:

    1、2020级高二上学期语文单元教学评价试卷时长: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先秦诸子对色彩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哲思和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推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墨子用“墨”作为姓氏和命名墨家学派,用黑色彰显哲学理念。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以黑、白两色表现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阴阳观念。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更是集中地在作品中用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庄子一书中颜色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颜色词为“苍、青、白、黄、赤、玄、素、黑、骊、紫、朱、缁、绀、丹、辱”15种。对庄子中的

    2、颜色词进行统计,其中26篇中提及色彩,内篇中出现8次,外篇中出现30次,杂篇中出现23次,共计61次。白色是庄子偏爱的颜色。首先,从思想体系看,老子第十二章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承袭老子对五色的观点,在天下篇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认为五色会扰乱人的视觉,使眼睛看不清楚,失去自然本性。庄子规避繁缛交织的色彩,旨趣趋向自然、本真的“白色”。其次,“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是庄子偏爱白色的民俗原因。殷人以白色为贵,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过其他颜色。庄子出生在殷商旧族所在地的宋国蒙城,身受殷商文化的熏陶,行文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殷人尚白”的社会习尚。

    3、最后,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是庄子偏爱白色的价值选择。白色在庄子看来不仅是澄明清虚的自然之光,更是虛静空灵的自然心境和纯真朴素的自然本性。白色所寓意的空明纯净的心境,是人走出现实的限制,参透生命的局限,自由遨游于天地而达到超脱的精神境界。推崇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核心,白色最能代言庄子的自然之道,但是庄子并不是仅以白色为贵。在庄子看来,生命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大自然的话语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在庄子勾勒的世界中,有眉须雪白的渔父、穿着黑色礼服的祭祀官、冬夏青青的松柏、青翠欲滴的新生之草、洁白的丹顶鹤、乌黑的乌鸦、毛色不纯且有一只赤蹄的骏马、九重深渊的黑龙庄子反对将色彩礼制化、工具化。

    4、在礼制社会,人们赋予色彩以等级,用来划分地位上的尊卑贵贱,颜色词有着鲜明的用色要求与层级界定。儒家将“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其他颜色视为“邪色”。在庄子看来,真正的圣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他们不汲汲追求名、势、利,即使套上最朴素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从心灵深处所散发的光辉。庄子伫立于人生的边缘,带着自然的情感与超越的眼光去审视人生,批判“人为”“刻意”的矫情伪性。庄子眼中的颜色,回归色彩的自然属性,超越了“五色”的阐释,摆脱了礼制话语的束缚,具有无限的时空延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下,自然之色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再现自然之美的最高境界。(摘编

    5、自仲艳青庄子眼中的颜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墨子、老子、庄子都善于通过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与等级观念。B.正因为受到了道家鼻祖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思想的影响,庄子才偏爱白色。C.庄子认为,生命本身呈现的颜色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故他并不仅以白色为贵。D.儒家将颜色分为“正色”与“邪色”,其理念与老子的黑、白两色观很相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引出写作话题,然后对庄子眼中的颜色进行集中论证,重点突出。B.文章第四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承接上文庄子善于精彩描绘各类色彩。C.文章多引用文化典籍,既增

    6、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又使文章的论证有力。D.文章立足于“庄子眼中的颜色”,同时兼顾孔子等人的色彩观,视野较为开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以空明若镜的心灵来观照世间万物,描绘出生命世界的真实性与多样性。B.在殷商文化中,白龟被世人尊为神龟,体现了“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C.孟子尽心下云:“恶紫,恐其乱朱也。”这一观点是庄子所不赞同的。D.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对于再现自然之美、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7、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8、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9、件的能力明显提升。(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

    10、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

    11、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4.下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

    12、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

    13、力的提升。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分)(三)现代文阅读I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个温暖世界的方向马德清晨,有些烟霭,低低地,伏在树梢间。福海从冰箱里取出昨天到蛋糕坊做好的生日蛋糕,放到副驾驶座上。他快乐地吹着口哨,发动了车。车身微微抖动着,红纸盒里的奶油蛋糕,像一捧白白的雪,中央的一个红红的“寿”宇,似乎荡漾在了雪浪中。福海要去的地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水容居。但这个地方缺水,偏僻,而又贫穷。福海要给一个女孩送去蛋糕,却并不是这个女孩要过生日。女孩说,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在

    14、爸爸过50岁生日的时候,他能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蛋糕。福海是为了完成女孩的心愿而去的。女孩患了一种叫重症肌无力的病,17岁了,没有出过自家的院门。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她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通过家里的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获得的。虽然这样,但女孩坚强懂事。她说,如果生活能给她一天的时间让她站立起来的话,她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来报答父母。哪怕,只是给父母洗一次脚。不幸的人,却遇上了好心人。福海知道她的情况后,就隔三差五来看她、鼓励她,给她带来她喜欢的蝴蝶发卡,喜欢看的四格漫画,以及其他一些文学书。有一次福海还开车带着她去了一趟城市,炫目的高楼大厦,飞速奔驰的火车,动物园的

    15、老虎、狮子以及各种奇珍异兽,都让女孩激动不已。为此,女孩幸福了好长一段日子。福海尽可能满足这个不幸女孩的愿望。当然了,女孩所有的人生愿望都很低。包括这一次,她希望爸爸50岁生日这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上块在城里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生日蛋糕。这天,福海早早到达水容居。女孩穿戴得整整齐齐,已经在等着他了。中午时分,女孩一家人,以及福海,围坐在一起吃了顿饭,为女孩的父亲过了生日。那顿饭,饭菜很简单,但气氛却很热闹。女孩的父母十分过意不去。福海走的时候,女孩的父母让他带走好多的土特产。福海推辞着,坚决不要。女孩的父母说,自从认识你以后,我闺女活得比以前快活多了,也舒心多了,我们没有什么感谢你的,希望你带

    16、上这些东西,以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福海走的时候,只收下了很少的一部分土特产。不过,他收下的最重的礼物,是女孩说的一句话:福海哥哥,我要与病魔顽强抗争下去,因为有你,我觉得生命不再孤单。一路上,福海品咂着这句话,止不住泪流满面。福海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身边并不缺少混在一起的朋友。然而,上高中的那一年,家庭突然出现变故,由于要偿还巨额的债务,一夜之间,家徒四壁,没过多久,父母也离异了。这一切,给他的精神造成了痛的打击。一天到晚围着他转的那帮小混混散得无影无踪,其他同学也不愿搭理这个昔日的纨绔子弟。他一下子陷入到人生从没有过的悲凉境地。他开始变得沉默寡

    17、言,有时候,一天也不说一句话。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滴小水珠,落入到夏日的岩石堆里,那种要被蒸腾掉的孤单,让他喘不过气来。就在这时候,他的班主任老师站了出来,为他补习功课,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顺利地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虽然最后没有考上大学,但他走完了人生中最难走的一段路程。福海毕业后,在城郊开了一个汽车修理店,生意越做越大。那年,他去看望班主任老师,他给老师带去了许多贵重的礼品。老师说:“福海,我并没有为你做什么,如果你现在有能力的话,你去帮助一下像你曾经那样无助的人吧,你比谁都清楚,他们需要什么。”福海深深地记住了老师所说的话。此后,福海便试着去帮助像他一样曾经无助和不幸的人。然而,让福海没有

    18、料到的是,每当他伸出双手,帮助完别人之后,他的心底里,仿佛有无数无形的手,在摩挲着他,抚慰着他。让他觉得安妥、自足和快乐。就像今天,当女孩说出那句话的一刹那,仿佛不是女孩,而是他自己,又从多年前的那场孤单与苦痛中突围了出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幸福萦绕着他。我只是为这个世界拿出了一点点,这个世界却回馈了我三样东西:安妥、知足和快乐。这三样东西像火苗一样,不断地在福海的心底里跳跃着。我应该做下去,因为,没有比这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了。福海有些兴奋地想。一个曾经从人生的寒冬走过来的人,找到了一个温暖自己,也温暖世界的方向。(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19、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福海送给女孩的都是她喜欢的小物品,满足的是她小小的心愿,但这些已使她幸福、感动,这说明帮助别人,物质固然重要,尊重和理解更不可少。B.“这三样东西像火苗一样,不断地在福海的心底里跳跃着”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安妥、知足和快乐带给福海的兴奋、激动的内心感受。C.小说运用了两处穿插,一处是讲述女孩的情况和福海以前对她的帮助,一处是补叙福海的往事,使故事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前后因果逻辑合理。D.小说塑造福海这一人物形象,除了运用心理、动作、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比如女孩父母说的话,从侧面表现了福海帮助别人的价值。8.女孩这一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20、析。(6分)9.福海这一形象有着怎样的精神境界?他精神境界的生活根源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于盛德客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

    21、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只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

    22、,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伯阳注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注伯阳:老子字聃,又字伯阳。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B.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C.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

    23、非D.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11.下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子,先奏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由此可知韩非出身侯门、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B.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文中含义与劝学中“木直中绳”中的“绳”意义相同。C.刑名,指战国时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12.下到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主张君子应因时而动。时运来了

    24、,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B.韩非时治国有独到见解。主张依法治国,任用贤能之士,反对君主用权势驾驭臣子。C.韩非擅长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正之人不被容纳、又考察历史得失变化、撰写大量著作。D.司马迁评价客观公正。他对老子、韩非评价不偏不倚,既点明两人优点,也指出两人不足。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5分)(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十二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送魏万之京李欣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

    25、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唱离歌”意谓魏万动身离京,“微霜”营造了离别时节深秋萧瑟的气氛。B.颔联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魏万作为游子在途中听到雁鸣和看到云山的感受。C.颈联写树色把寒气催来,暗含岁月不待之意,与尾联的“岁月易蹉跎”相呼应。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友人离别之时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十

    26、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2)在四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 ”,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3)在大学之道中,“ , ”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

    27、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

    28、将士们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17.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 B.【乙】 C.【丙】 D.【丁】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

    29、喜欢的。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1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句子一致的一项是(3分)A.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她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D.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

    30、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_,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_,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_。“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

    31、况。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提及的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篇中的重要观点。(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说,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在不停地“团团转”,一连

    32、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弱而死去。其实,这样的场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孔子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论语中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级高二上学期语文单元教学评价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C 思路点拨:A.“都善于通过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与等级观念”错,文中提到的用色彩来诠释等级观念的只有孔子。B.原因表述片面。D.“与老子的黑、白两色观很相似”属曲解文意,儒家学者眼中的“正色与“邪

    33、色”是其等级观念的反映,而老子眼中的“黑色”与“白色”是其处事原则和阴阳观念的反映。2.答案B 思路点拨:“承上即承接王文庄子善于精彩描绘各类色彩错,应该是“承接上文庄子偏爱白色”3.笞案D 思路点拨:“对于再现自然之美、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属曲解文意。4.A A项,“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的结论。选项属强加因果。5.C C项,“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

    34、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承接关系,不是因果关系。6.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7.D8.衬托主人公福海。她在爸爸50岁生日这一天吃上生日蛋糕的心愿是福海帮他实现的。她活得比以前快活、舒心得多得益于福海的鼓励,从侧面表现了福海乐于助人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她说的“福海哥哥,我要与病魔顽强抗争下去,因为有你,我觉得生

    35、命不再孤单”这句话触发了福海的感动、回忆和感悟,揭示主题。她的快乐、舒心使福海找到了温暖自己也温暖世界的方向,小说通过她的经历表达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自己快乐的源泉的主题。9.第一问:尽心帮助别人,幸福快乐自己。第二问:自身经历。家庭的变故,使他陷入生命的孤独,精神受到沉痛的打击;他清楚和自己一样无助的人需要什么。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影响。班主任老师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希望他去帮助像他曾经那样无助的人;他尊敬老师,铭记践行老师的话。10.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11.B(文中“绳墨”为“规矩和法度”之

    36、意)12.B(“反对”错)13.(1)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志向不同,不能在一起谋划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共4分,“绌”“道”“谋”“岂邪”各1分,最后一句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也可得分)(2)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得当,这样以后才成为君子。(共4分,“野”“史”“彬彬”“然后”各1分)14.A(“动身离京”错)15.(1)“微霜”“鸿雁”等意象蕴含诗人深切的离愁别绪。(2)“愁里听”“客中过”表达了诗人对去京途中的魏万的担忧。(3)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魏万殷切的勉励和嘱托。16.(1)吾

    37、止也;吾往也。(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17.D逗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或将逗号改为句号。引文不完整或者将引文作为自己话语的一部分,紧跟的点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故D项错。18.C原句语病有二:成分赘余,“酷爱”意思为“非常热爱”,“特别酷爱”语义重复;前后主语不一致,主语为“我”,前后分句应保持一致。能够改正全部错误的只有C项。19.B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本体是“山”“水”,喻体是“好书”。A.拟人,赋予“野草荒藤”以人的情感“自在坦荡”。B.比喻(通感),本体是“清香”,喻体是“渺茫的歌声”。C.比拟。D.对比、排比。故选B。20.将礼与法律区分 海晏河清

    38、的和平假象 在乡土社会内部自行裁决(每点2分,共6分)21.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来维持;礼不是没有强制力;“无讼”不是没有纠纷。(5分)22.作文【审题】材料由法布尔的实验引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并由此引向对人类社会中同类现象的思考,再由论语中的一句话作结。命题意图应该说非常明显,即希望考生能通过这类现象明白一个道理,将对这个道理的理解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出来。毛毛虫之所以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是因为它们有“跟随者”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实验中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这样每一个毛毛虫都以为它在跟随前面的毛毛虫在走。而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也就是在知人论世上必须独立思考,舆论未必完全可信,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切实地加以辨析和核查。所以可以从“拒绝盲从”“要有独立的思考力与辨识力”等方面立意,落脚点落在论语那句话就可以了。【立意】1.打破思维的束缚;2.理性跟风,拒绝盲从;3.挑战权威,不盲目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单元教学评价(月考)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52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